10月31日,竹溪县政协主席尹熙祥主持召开生物医药产业专题协商会,邀请县委书记余春存、县长余世明以及部分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就如何做大做强竹溪生物医药产业建言献策,献计出力。
竹溪县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素有“动植物基因库”、“中药材大观园”、“天然药库”等美称,曾被国务院授予“中国黄连之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基础优势、政策优势、自发种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但目前“四缺四低”问题成为全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瓶颈,即缺市场,抗御风险能力低;缺龙头企业,加工转化增值低;缺技术,粗放经营收入低;缺投入,有种无收效益低,常年药材面积徘徊在6万亩。
为破解竹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难题,近日,县政协主席尹熙祥带领县农办、科技局负责人及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到安徽省亳州市、山东省平邑县考察药材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亳州市和平邑县的实践表明,发展特色产业规模种植是基础,龙头企业是关键,市场培育是核心,社会服务是保障。在专题协商会上,县政协主席尹熙祥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六点建议意见:
一是树立“大”的观念。破除小打小闹的“小农”思想,树立生物医药产业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坚持把生物产业作为我县支柱产业来抓,把药材作为生物产业骨干品种来抓,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材、全面发动、政府引导、产业扶持、物流切入”的发展思路,建设大基地,扶植大龙头,培育大市场,实现大发展;
二是树立“舍”的观念。发扬竹溪过去发展产业的优良传统,政府要舍得出政策,舍得花投入,舍得拿干部,像抓茶叶产业一样,对新建基地无偿提供种苗,优先纳入退耕还林,对基地管理提供专用肥;
三是树立“联”的观念。破除合资合作中怕肥水外流的保守思想,树立引资联合发展新理念,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县内与县外开展联合,企业间开展联合,农户间开展大户与小户联合,整合资源要素,实现工农相互促进、比翼发展;
四是树立“为”的观念。破除坐井观天的禁锢意识,树立竞争发展的新理念,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药材产品精深加工,引导企业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推广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五是树立“新”的观念。生物医药产业要由传统型转向品质型,由零散型转向园区型,由普通型转向高科技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逐步实现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生产集约化,加工产业化,产业链条化;
六是树立“恒”的观念。药材产业受自然制约的因素比较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必须在建设产业基础上下功夫,从长计议,扎实推进,从而保证产业稳步发展。尤其要注重产业后续建设、资金投入和市场培育工作,避免出现“重号召、轻落实,重规划、轻建设,重开始、轻跟进”的现象发生。要咬定一个主导产业不放松,持之以恒的抓基地、抓龙头、抓市场、抓品牌、抓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就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无名变有名。
县委书记余春存、县长余世明对政协建言极为重视,当场表态,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竹溪新兴主导产业来抓,成立县长任组长的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聘请知名专家搞好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制定完善一整套政策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竹溪县政协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