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9月底,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返乡农民工已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240家,吸纳农村劳动力1.2万余人,注册资金达7.84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8亿元,其中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61家,返乡创业就业已成为该县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是该县政协认真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调查研究、着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顶层设计、县委县政府采纳政协调研建议的结果。
长阳是“全国推进就业创业劳务输出大县”、“全省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先进县”,农民常年到县外务工达6万人以上。2010年以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抽样调查、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情况调查等,提出要以返乡创业为抓手,大力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而提高农村劳务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以返乡创业带动全民创业,着力推动长阳从劳务大县向创业大县、经济强县的新跨越。调研报告着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顶层设计,建议搭建组织体系、构建信息体系、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指导体系、落实援助体系,倾情筑巢招燕归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县政协调研报告中的“顶层设计”之建议要求,建设完整的五大体系,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渐成大潮。
搭建组织体系——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也组建了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专班,明确了职责要求以及工作目标,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分块落实责任、部门协调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每年春节前组织召开返乡农民工及创业代表座谈会,及时稳定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情绪,帮助他们树立重新就业的坚定信心,研究制定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具体措施,确保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的有序推进。
构建信息体系——成立全县返乡农民工调查摸底专班,经常深入劳务输出重点乡镇实地调查,与返乡农民工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同时建立返乡回流情况旬报告制度,以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劳务信息员的作用,对返乡农民工过去从事的工种以及技术特长进行了详细了解,全面掌握了返乡农民工的基础资料,为组织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奠定基础。
完善政策体系——将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增加到1050万元,每年可提供贷款5250万元;降低了小额担保贷款门槛,将小额贴息贷款范围扩大到返乡创业人员,已累计提供小额担保贷款8000万元;建立创业培训跟踪服务机制,对参加创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建立创业档案并全程跟踪指导;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创业相关手续;出台了“五缓四减”等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就业。
优化指导体系——在湖北省率先成立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咨询指导中心”,下设政策咨询处、创业培训处、创业服务处、就业指导处,中心充分发挥在开发创业资源、选择创业项目、采集创业信息中的优势,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中心聘请7名创业咨询指导专家,为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指导,前来接受咨询和指导已超过2万人次。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返乡创业企业制度,31家返乡创业企业分别明确由1名县级领导联系和1个县直部门帮扶。同时通过开办电视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创业带就业的一系列政策。与县电视台合作,制作了26期《让创业带动就业》系列专题节目,对县内30多名返乡创业典型进行报道。组织召开全县返乡创业先进典型表彰暨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对“十佳创业示范企业”、“十佳创业明星”、“十佳创业提名奖”及80名返乡创业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建立了占地8万平方米的龙津星城创业园,并成立了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有志创业者搭建了创业平台。
落实援助体系——以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阵地,全面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已开展各类免费培训4.3万余人次,其中举办创业培训52期,为3700多名准备创业的农民工量身定做了培训课程。大力开展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援助,及时启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今年已组织了5场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通过政府开发、社会征集和个人提供,采集了300多个投资规模小、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建立起适合在城镇社区和山区启动的创业项目库,如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项目,这些项目资源成为许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首选。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 刘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