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市政协开展“三百”工业兴市活动,即组织百名委员、走访百家企业、历经百天时间,围绕我市汽车工业、医药化工、光伏电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风机制造等六大产进行深入调研,可谓参到点子上,议到关键处,如一首工业兴市的“春天里”,引起共鸣,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同心同向 紧扣服务大局
工业兴,则随州兴;工业强,则随州强。十二五,市委提出全力推进工业兴市主战略,这个事关随州福祉的工程,政协责无旁贷。去年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结束不久,市委书记王祥喜到市政协调研时提出,政协要充分发挥智囊参谋作用,组织各个界别、各个行业精英,围绕工业兴市作为助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引擎,积极建言献策。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唱响工业兴市的“春天里”,也深深地牵动着政协人的心。对此,市政协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王书记的讲话,确定2011年工业兴市专题调研作为本届政协的“收官之作”。
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是精心选择课题。市政协广泛征求委员、企业家、政府职能部门等社会各界意见,紧密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确定汽车工业、医药化工、光伏电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风机制造等六大产业作为调研课题。二是大员上阵挂帅。市政协成立了调研领导小组,樊建国主席任组长,其他驻会主席各自领衔一个课题,挂帅带队相关行业领域的委员,市政府也明确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配合。三是上下整体联动。发挥政协集团军作用,区市县政协也相应成立了各自调研专班,积极支持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由此,一场助推工业兴市的大合唱拉开帷幕。
扑下身子 深入调查研究
本届政协以来,樊建国主席始终倡导“帮忙不添乱、务实不表面、履职不越位、尽力不懈怠”的工作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求参到点子上,议到关键处。几年来,先后就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举全省之力建设炎帝故里、发挥经济开发区的引擎作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扩大新农合覆盖面、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方面,为促进市委、市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发挥了政协不可替代的作用。
调查研究,是政协谋事之道,成事之基。一是岗前培训。为了拓宽调研专班人员的思路和视野,他们组织市经信委、发改委等部门通报发展情况,介绍国家产业政策,明确产业发展现状;二是沉下摸鱼。据初略统计,此次调研先后企业130多家,召开不同类型专题座谈会30多场次,发放调查问卷1000多份;三是外出取经。汽车工业组远赴山东、江苏取经考察,医药化工组还特邀了一名化学博士和一名环保博士全程参与调研。四是精雕细刻。各小组集思广益,反复磋商,认真梳理,去粗取精,共形成1个建议案和6个专题调研报告。樊建国主席多次主持召开调研领导小组会议,修改完善工业兴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建议案(草案);医药化工组召开六次小组碰头会,反复修改调研报告;汽车工业组报告初稿形成后,主动征求政府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意见,不断丰富充实。
把脉问诊 力破发展瓶颈
不一般地建言,不建一般的言。6月24日市政协召开二届十九次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讨论围绕助推六大产业,推进工业兴市主战略,引起新闻舆论高度关注,人民政协报、湖北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进行采访,市电视台、市电台、随州新闻网等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大家普遍认为,这次市政协开展的“三百”工业兴市调研活动,抓住了随州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建议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操作性,如缕缕春风,令人耳目一新。
清晰产业定位,壮大汽车支柱产业,切实解决规模不够大、产品技术含量低、服务平台未形成等“短板”问题,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农产品原材料优势,做强食品加工支撑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民致富;化学工业要向精细化延伸,提高环境综合保护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精心打造专用汽车、华中纺织服装第一镇、化学工业园、医药工业园等,加快形成产业企业聚集效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资金难题;优化发展环境,建议实行领导干部驻厂包保责任制,成立工业企业帮扶110,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实行校企对接,定向培养,加强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实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随州市政协 白玉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