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历史遗存,守好城市根脉的建议》《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农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关于以青年安居助力引人留才的建议》……件件提案,关切宜昌发展,承载百姓期盼。
2024年,宜昌市政协持续创新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通过制定专委会参与提案工作的实施办法等创新机制,以“面对面”促进“心连心”,着力把每一件提案办到百姓心坎上。
﹥﹥﹥全环节引领让提案“提得好”
如何让提案提得好、说得准?
“通过各种场景加强辅导培训,强化提案‘重数量更重质量’意识。倡导每位委员集中精力提出1至2件高质量提案。”宜昌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杨建群介绍,市政协注重全环节引领,坚持把提案质量放在首位。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结合领导点题、部门出题和公开征集的题目,市政协向提案者推送提案选题参考目录300余条。定期召开知情明政通报会,引导委员在深度调研中提高建议质量;对标“精品提案”标准,对所有提案全覆盖“三查三审”,对有瑕疵的提案提出指导性意见“回炉打磨”,立案提案整体水平大为提升。
2024年,委员们就推进产业焕新、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加快乡村振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积极出谋划策,承办单位吸纳有关建议,制定出台《宜昌市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实施方案》《宜昌市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实施办法》《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委员建议转化为惠民惠企成果。
“审查立案提案428件、筛选重点提案41件,实现提案办复率、沟通见面率、满意率‘三个100%’。” 杨建群表示,提案中的许多意见建议已体现到宜昌相关发展规划、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中,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协商民主贯穿确保“办得实”
“平时的生活都有人关心,生病时候还对我特别照顾。” 兴山县黄粮镇后山村村民万能凯,为村里新推行的互助养老模式点赞。
75岁的万能凯是独居老人,周围300米范围内没有邻居,他本人还患有高血压。村里启动互助养老试点工作后,万能凯老人的家接入了兴山县智慧化养老平台。通过摄像头及智能手环,可以对老人进行全面监护。
这些改变源自市政协委员龚晓惠的提案。关注到农村的老年人居住分散,无人照料,山区乡镇没有专门的养老机构,她撰写了《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农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提案。
市民政局对提案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邀请委员共同调研,根据各县市区不同的情况分类施策,并在兴山进行互助养老试点,获得一致好评。
不仅要提得好,更要办得实。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协商民主贯穿始终:立案初审时与提案者及时协商沟通,确保提案“立得住”;立案后,与市委市政府督办机构协商承办单位,确保提案“交得准”。
办前主动沟通、办中调研座谈、办后反馈督促。在实地督办关于城区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与资源化利用的提案时,市政协三次邀约专家、提案者和承办单位现场协商座谈,开展专题调研,有力推动黄家湾垃圾处理场综合治理。
﹥﹥﹥“清单式”管理推动提质增效
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
宜昌市政协七届三次全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彭小武等联合撰写的《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提案。提案不仅提出了问题,还从用什么管、由谁来管、怎样去管三方面给出“建议清单”,让承办单位更容易“对症下药”。
收到该提案后,宜昌市人社局迅速制定方案,对照建议明确了“责任清单”“落实清单”。目前,宜昌市已印发《宜昌市新业态企业劳动用工指引》,指导新业态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签署湖北省首批不完全劳动关系书面协议,惠及1500多名快递员。出台试行办法,参照工伤保险运行模式,每人每天1元即可享受。
“清单式”管理是宜昌市政协持续创新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的缩影。提案人逐条梳理意见建议,形成“建议清单”;对照建议明确办理单位,形成“责任清单”;办理单位根据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形成“落实清单”,并在办理和答复时确保与提案里的每条建议一一对应。“三张清单”将宏观的“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小清单”,切口小、靶向准,也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如何让提案建议“落地有声”?2024年市政协制定了《政协宜昌市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参与提案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优化了提案“清单式管理”,完善了提案提出质量和办理质量“双向评价”等内容。《办法》从十个方面为提案提出、审查、办理、评价绘制了全流程线路图,推动提案办理质效整体提高。
2024年,提案工作深度融入对口协商、专题调研、民主监督等履职活动,“委员e家”、知情明政等活动邀约相关提案者面对面交流,充分显现议政建言、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