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阜山脉,九宫山下,穿过一片林海,中国传统村落——江源村映入眼帘,在绿水青山之间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江源村位于湖北通山县洪港镇,2023年3月,江源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7月初,记者深入江源村,探寻古村落保护中的政协身影和力量。细雨沥沥中沿着村间道路前行,穿过一条小河来到老宗屋,门当户对、承重斗拱,青砖黑瓦、彩绘壁画等,无不让人赞叹。
老宗屋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湖北省迄今为止保存较好、历史较为久远的明代建筑,被相关专家称为“明、清、民国三个时期不断层古建筑博物馆”。
“去年,江源村传统村落核心区按照江源古民居一字山墙,二阶马头墙,青砖黛瓦,具有江源特色的传统风貌进行了整治。”通山县住建局副局长王坚说,共投入800余万元专项资金,推动江源村传统村落保护工程。
江源村成功获得专项资金,一份份关于古民居保护的政协提案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大量资金,单靠理事会和村民捐款很难完成。”土生土长的江源人王定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为改变老屋破损加速的现状,王定钊查阅近百本相关书籍,挖掘老屋文化价值,并在东湖论坛、咸宁论坛等平台发帖,借助互联网宣传江源古民居的历史价值和独特魅力,引起高校专家的关注和调研。
2015年,王定钊成为县政协委员。他在履职中始终不忘古民居保护和利用工作,利用政协委员的身份,连续多年以政协提案的方式建言献策。
“每年都有委员提交关于古民居保护和利用的提案,我们整合后转送相关单位办理并进行督办。”通山县政协提案委主任熊梓君介绍,3年来共收到关于古民居保护和利用的提案13件。
“传统村落承载的不只是乡愁,也承载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遗产。”通山县政协主席吴柏林说,全市共有中国传统村落27个,其中通山就有13个,必须强化古村落的保护工作,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022年,县政协抓住通山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这一契机,向县委建议将古民居保护工作纳入县委常委会会议进行讨论,并建议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意见被成功采纳。同时,县政协还多次组织召开古民居保护和利用专题协商会,集众人之智,找寻古民居保护和利用的方法和对策。
2023年,部分县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我县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建议》提案,被县政协列为当年重点提案,由县长领衔办理。
当年,通山成功争取5000万元资金修缮保护全县13个中国传统村落,江源村获得800余万元。
村民的支持是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环。2022年9月,通山县政协在全县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将江源村作为试点,成立了全县首个村级政协委员工作室,住洪港镇的9名政协委员下沉,与村民“面对面”协商推进古民居保护工作。
2023年3月,江源村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等60余人齐聚一堂,协商江源村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实施方案。县政协委员协同村两委就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协商,在商量出解决方案后分头上门宣讲,向村民说明具体解决方案。
“协商让思想统一了,意见统一了,古民居保护及传统村落整治工程开展顺畅了。”通山县政协委员、洪港镇党委副书记、江源村政协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姜礼旦说。
今年2月10日,一条175节、369米长、500多人组成的板凳龙在江源村舞动,吸引近万名游客前来观看。知名度的提升,让江源产业发展一路向好,水蜜桃、黄精、黑山猪、民宿等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