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政协提案关注农村学子
2014-09-15 23:55:09
今年,武汉市江夏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通过市级验收,江夏区政协一份重点提案功不可没。
江夏区自1997年“普九”达标后,全区农村小学适龄儿童锐减,造成村级小学生生源严重不足,而且,我区“普九”通过验收之后,乡村小学“软”条件不足,办学规模和师资水平受限,使农村乡村小学教学设施和教育质量严重滞后,极大阻碍了新课程改革推进的步伐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为了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几年来,撤并了200多所农村小学及教学点和10多所农村初中。但撤并学校,使一部分农村小学学生上学路途遥远(有的六、七岁的儿童上学单程要走2—3公里路甚至更远),每天往返四次,既费时又不利儿童健康成长,遇到雨雪天气,困难重重,安全隐患极大。
2005年,区教育局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选择了条件较为成熟的五里界、安山、河垴三个中心小学作为首批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试点工作,得到了副市长袁善腊等领导的好评。教育组政协委员和100多名教师一起深入乡村田头,宣传寄宿制学校的意义,并邀请家长到校参观,确保了秋季寄宿制学生的正常入住学习。
寄宿制这一模式能够整合教育资源,使原来村级小学课程开设不完全、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强的现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地避免了农村师资力量的流失,使有限的农村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寄宿制学校建设还存在资金缺口大、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土地房屋难以满足需求、“普九”后闲置的教育资产有待妥善处理等问题。
基于这一现状,江夏区政协教育组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快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建议》:强化政府的职能,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在投入导向上,教育资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应向处于弱势地区和人群倾斜,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倾斜。合理分配和充足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安全措施。
该建议在2006年的政协全会上被立为重点提案,交办后,受到江夏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2006年,龙泉小学、普庵中学等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被纳入政府为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10所学校共新建8548平方米,改建1320平方米。
2008年,江夏区委区政府提出:“两年的寄宿制建设任务,一年完成。”江夏区建设寄宿制学校11所,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计划。在当前粮食和肉食大幅涨价的情况下,保证学生就餐质量不降、分量不减、价格不涨,并为学生提供劳动和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近日,由武汉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市教学条件装备处、市教科所等领导组成的验收团,对江夏区2008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评估验收。市验收组实地考查了郑店中学、龙泉中学、法泗中学等11所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详细了解各学校完成建设内容及规模,对学生宿舍、食堂、蔬菜基地、教学用房进行了仔细查看,并统计寄宿学生实际人数。江夏今年寄宿制学校建设重视高,投入大,效果好,整体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受到了验收团的一致肯定。
(武汉市江夏区政协 涂亚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