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晓光
2007年5月11日,在宜昌市政府召开的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题会议上,通过了“宜昌大撤退纪念园”设计方案。至此,这项由宜昌市政协提案建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市重点建设项目——“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在人们的期盼中尘埃落定。修建“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缘起于65年前的一段悲壮的历史。
一
2003年3月,宜昌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主席李泉和11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建议修建“宜昌大撤退”雕塑和纪念碑》的提案。同年10月的一天,宜昌市政协隆重召开各界人士纪念“宜昌大撤退”65周年大会。第二天,《三峡日报》以“不能忘却的记忆——纪念‘宜昌大撤退’”为通栏标题专版刊载了的纪念文章。上午就发行一空,繁华都市里一报难求,众多读者纷纷打电话给市政协办公室、《三峡日报》社索要。从此,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被打开,这段人们不能忘却的记忆被唤起……
1938年,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在宜昌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自南京沦陷后,紧接着徐州、武汉等城市相继陷落,日本侵略者迅速调集军队沿长江西犯,宜昌形势异常危急。此时的宜昌,因中国的半壁河山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所践踏,滞留了成千上万饱受战难之苦的逃难百姓,堆集了大量待运进西南地区的物资。陪都重庆、西南地区成为战时大后方,进出四川最便利的长江水道,就成了中国抗战最重要的运输生命线。为将滞留在宜昌的3万余名人员和近10万吨民族工业精华、战时物资抢运进川,为长期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存实力,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过人的胆识临危受命。
从是年10月份开始,组织民生公司的20多艘轮船和800余只木船,在民生公司员工和宜昌市人民的奋力支持下,冒着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用40天的时间将人员和物资安全抢运到四川后方,成功完成了这一非常的壮举——“宜昌大撤退”。当时,“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这次大撤退中,民生公司117名员工献出了生命,76人受伤致残。宜昌人民在大撤退中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调集装卸工日夜搬运上船,纤夫拉船抢过险滩,做出了大量的牺牲。宜昌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
随着时光的流逝,那场残酷悲壮的战争已渐渐远去,但抗日战争凝聚的民族精神却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动力。
2003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重庆台、凤凰卫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南方周末》、《新民晚报》、《重庆日报》、《三峡日报》、宜昌三峡电视台等近20家媒体相继对“宜昌大撤退”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大量详细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和《人物》栏目还专门派记者来宜昌采访“宜昌大撤退”尚健在的民生公司老人和市政协文史研究人员,制作专题节目。
在《人物》栏目的专题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宜昌自古以来被称为川鄂咽喉。而1938年的秋天,宜昌已成为全中国的咽喉。卢作孚和他的公司,用40天时间,将10多万吨战时物资抢运至后方重庆,挽救了当时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那些抢运入川的物资,很快在西南和西北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区,尤为重要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正是这些撤退运输到大后方的工业企业成为抗战的坚强后盾,生产了大批枪炮,为前线的将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宜昌大撤退”。在抗战时期,宜昌也因为独特的战略地理位置和宜昌人民参加救亡图存的惨烈的一次次壮举,使宜昌成为抗战名城。
宜昌市政协为纪念英烈,警示后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特别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新梳理了“宜昌大撤退”这段历史。在提出提案的同时,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把多年收集的341万字的文字资料、5973幅历史老照片精心编辑,出版了《宜昌抗战图集》,参与编辑出版了《宜昌大撤退图文志》等珍贵历史图书。
三
提案提出后,市政协把此提案作为重点提案督办,市政府纳入工作重点进行了办理。当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把提案提出的建议纳入了规划。拟在宜昌市世界和平公园建立纪念雕塑,为世界和平公园赋予历史文化内涵,为宜昌创建世界旅游名城增添新的亮点。
2004年,市建委就两种设计方案与政协委员见面协商,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后,市政府专题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对纪念园选址、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决定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
2005年,在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上,市民盟、部分政协委员分别提出了《尽快落实“宜昌大撤退”纪念物建设》、《把滨江公园建成宜昌文化展示长廊的建议》等提案。这些提案提出的措施更专业更详细,使市政府的思路变得更开阔。同时,市政协领导两次带领市建委有关人员赴重庆民生公司征求卢作孚先生亲属的意见和探访参加“宜昌大撤退”的健在老人,把他们的意见作为重要参考,使“宜昌大撤退纪念园”设计方案日臻成熟。最后,通过招标脱颖而出的武汉理工大学的设计方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方案设计主体雕塑长15米、高9米、厚3米,钢筋混凝土骨架外贴红色花岗岩浅浮雕,浮雕表现了当时的历史场面,突出了“宜昌大撤退”发生于1938年10月至11月的特定时间内涵;采用数字和铁锚组成,外形取船和长城之形,寓意中华民族之魂,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的选址由原来的世界和平公园内,改为独立建在滨江公园夷陵长江大桥侧,占地约5000平方米,与世界和平公园交相呼应。
2007年初的“两会”上,宜昌市市长郭有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承诺,“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将作为2007年扎实推进城市品牌建设的重点工程来完成,并在市政府下半年的工作中作了部署。
2007年年底,“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建设工程将顺利竣工。到时,在宜昌市长江岸边将矗立起一座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
(作者工作单位:宜昌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