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提案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武汉化工新城的建设

2014-09-15 23:53:42  
字体大小:【


陈 长 洋

    一、一次关于8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争论
    2006年5月19日上午,在民盟湖北省委召开的一次“参政议政工作会议”上,分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中国地质大学的一位教授以多媒体播放吉林中石化公司大爆炸现场腾起蘑菇云等彩色图文的同时,慷慨激昂地历数了近年来我国沿江水源屡屡被严重污染的事件:

    “前年4月,四川沱江特大污染事故导致沿江的简阳、资中、内江三地百万群众饮水被迫中断,50万公斤网箱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左右,被破坏的生态需要5年时间来恢复。

    去年11月吉林中石化公司双苯塔爆炸,给松花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百吨苯和硝基苯污染物在消防水灭火中流入松花江,不仅哈尔滨市停水四天,还殃及俄罗斯。
同年12月,广东韶关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水使北江水中镉的含量超标10倍,韶关、清远、英德三座城市的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

    教训是沉痛的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只会让我们愧对百姓,愧对子孙,背负后代的指责!”

    教授将鼠标一点,屏幕上出现了“从松花江污染,忧中国重化工布局”的大字标题。随着标题下的文字,教授继续激情阐述:“不合理的布局常常会使化工厂的一般事故威胁到一座城市与一条河流的安全。吉化这一国内最大的苯胺制造厂,正是临江而建。自上世纪50年代建厂以来,几十年间向松花江排放的汞已经高达150多吨,造成沿岸居民出现汞中毒的水俣病,而沉积在江中的汞的治理需要耗时10多年。

    我省正在向中央申报的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将在武汉葛店沿长江江畔兴建,离人口聚集区、水源地较近,一旦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影响,给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恶果。”教授强调化工是“高效益、高消耗、高风险、高污染”的产业,并以去年以来我国新建投产的三套大型乙烯装置都建在杭州湾、大亚湾等沿海地区,且杭州湾北侧的上海化工园区是填海23万平方米而建为例证,极力反对80万吨乙烯项目落户内陆省份和长江沿岸。否则,将成为武汉市污染源的“巨无霸”,长江中游的一个大“毒瘤”。“况且,东南沿海城市拥有天然的优良港口,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相比之下,武汉市的乙烯项目可能难有市场竞争力。”末了,这位教授要求民盟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黄向东将其调研报告送交俞正声书记。

    黄向东说:“我不能送,你请陈长洋帮你送,他送交的好几份材料都得到俞正声书记批示的。”

    我当即表示:湖北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当前,“又好又快”的方针是面向全国的,湖北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应补上“加快发展”这一课。对80万吨乙烯项目不应该反对,而应在热情支持的前提下,尽可能完善好保护环境的措施,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湖北经济。再说,80万吨乙烯项目是俞正声书记好不容易为湖北争取到的大项目。俞书记为了湖北的发展可谓是呕心沥血,非常辛苦。他在青岛工作时,星期六、星期天基本没事,到湖北后是忙得基本上没有星期六、星期天。因此,对80万吨乙烯项目的态度,我们即使在感情上也不应做出对不起俞书记的事。所以,我不愿意送这份报告。

    教授听了我的发言后,仍然意犹未尽地说:“如果你们都不愿意送,那我将直接寄给我的校友温家宝总理。”

    经过一个午休时间的思考,下午我主动找了这位教授,表示愿意帮他转送这份报告。我想,在项目通过国家评审、获得中央核准之前,与其说让一份持反对意见的《报告》任其发送,倒不如收下这份《报告》。此后,我以一位省政协委员的高度责任心,为写好应与这份《报告》同时送出的补充材料,开展了必要的调研。这才有后来在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期间提交的《以循环经济模式构筑生态型武汉化工新城》的提案。

    二、民盟湖北省委为发展循环经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4年,民盟中央副主席冯之浚应湖北省政府的邀请,在武汉作了“循环经济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专题讲座,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以此为契机,民盟湖北省委敏锐地组织了深入调研,并在2005年召开的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以民盟湖北省委的名义提交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案。该提案被确定为省政协主席督办件。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环保局承办提案后,按照常务副省长周坚卫的批示精神,提出了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主要措施和近期工作重点。同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意见》。10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我省的循环经济步入了有章可循的发展轨道。

    2005年,民盟湖北省委根据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常务副主席张梅颖实地考察湖北后提出的《做好农业大文章,应成为中部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的论述,组织专题调研后,在2006年召开的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建立循环型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对策》的提案。建议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一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循环型生态农业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2006年,民盟湖北省委以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将落户湖北武汉为热点,拟定了以化工行业为对象,开展循环经济调研的工作方案。我和孙家寿等人,经过调研,对引进和建设80万吨乙烯项目的战略意义和化工新城的规划范围、规划目标,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与卫生防护规划等,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1、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石油化工属重化工行业。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它的衍生物是众多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料,是众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乙烯和衍生物的产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乙烯装置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仍主要是天然气和石油的初级加工基地。在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建设乙烯基地,不仅对全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具有战略意义,并将成为促进武汉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套乙烯项目的总投资约150亿元,其中外汇约4亿美元,投产后可创年利税约30亿元。

    2、武汉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六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1979年武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就在武汉东部长江下游拥有良好港口条件的北湖地区,为乙烯项目预留了用地,在随后的四轮修编中一直保留至今,并沿江控制了充足的发展用地空间。目前规划中的武汉化工新城,东以长江为界、南至老武黄公路、西至绕城公路、北连80万吨乙烯项目基地至乙烯北路,总面积89.1平方公里,是《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确定的七大新城之一。

    3、化工新城的规划目标是:充分利用80万吨乙烯项目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以现有葛化为基础实施产品升级和产业拓展,并吸纳中心城区化工企业的搬迁,重点发展乙烯的后向关联产业,构筑产品链,形成化工产业和化工物流业集群,使武汉成为华中地区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与产品供应中心。

    4、化工新城在保护自然环境,加强水环境保护,污水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在建设各类绿化带,隔离废气、粉尘、噪音,最大限度减少化工产业对环境和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保障居民居住安全等方面,均做了周密规划。

    通过调研,坚定了对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80万吨/年乙烯项目落户武汉的重大决定的支持和拥护,坚信该项目的建成和安全、清洁生产将为湖北的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要在坚决支持和拥护的前提下,使之更加完善。鉴于目前已完成的武汉化工新城总体规划还只是“地块规划”,下一步还将进行“产业规划”,我在2007年初召开的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期间,又提交了《以循环经济模式构筑生态型武汉化工新城》的提案。

    三、武汉市政府对提案给予了高度评价
    提案建议:正在规划中的武汉化工新城,应以生态型、科技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具体的说,应以推进封闭回路系统为目的的“配置型”、以减少其中若干家企业的废弃物处置成本和另外若干家企业的原料购买成本为目的的企业间进行副产品交易的“废弃物交换型”、以提升操作效率及降低废弃物产量为目的的中小企业串联的“网络型”三型相结合的模式建设生态化工园区;应以80万吨乙烯、葛店化工及搬迁企业改造项目为龙头和起点,发展化工生态产业链;应以循环经济促进体系、科技开发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政策措施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化工新城的循环经济组织体系。

    武汉市政府接到提案后,即批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具体办理。市发改委认真研究后,以武发改工业\[2007\]316号文件做了答复:“提案的建议高屋建瓴,全面具体,操作性强,对武汉化工新城的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并派出工业处处长樊志宏先后3次到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长时间的与我具体商谈办理工作。樊志宏处长高兴的表示:“提案提到前沿上,提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已于2007年4月2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在今后做化工新城的产业规划时,我们将按照提案中所提的各项建议要求,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化工新城按照‘生态型、科技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建设。

    一是进一步深化三种类型生态工业组团以及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生态产业链的产业规划研究,以此来指导化工新城入园项目的策划、招商、建设等工作,将‘以循环经济模式构筑生态型武汉化工新城’的建设思路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二是积极推进化工新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协调武汉清洁生产中心等有关单位,建立健全服务化工新城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信息、咨询、评审等服务平台,支持化工新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推进化工新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规划及建设,探索建立从固废回收、循环利用到净化处理融合一体的回收综合利用体系;集中统筹财政、税收、科技、政府采购、执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化工新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撰稿人: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