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十堰市郧阳区政协历经一年编辑的《郧阳地名源流》文史资料出版。全书35万字,较为系统地辑录了具有郧阳特色的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为研究弘扬郧阳地名文化提供了翔实参考。
地名是人们用来识别不同地方的语言符号,蕴含了特定时代实体的地理、历史和乡土。郧阳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人类的发祥地、恐龙的故乡、楚文化的源头和汉文化的摇篮”,境内众多关隘山岭、溪渠湖堰、遗址遗存、风景名胜以及集镇乡村、街巷道路之名都是古老厚重郧阳文化真实而又传奇的写照。2015年初,郧阳区政协在郧县撤县建区的周年和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启动之际,经充分协商决定,正式启动郧阳地名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工作。
为了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区政协在郧阳网发布征集公告,向各个乡镇发出征集通知,组织乡土人才口述资料,同时特邀区内长期从事文史研究的9名学者深入20个乡镇场的村庄农户进行实地踏勘采写。经过深入了解、精心撰稿,从征集到的200余篇文章中选录入书188篇。各个地名按建置辩考、府城觅踪、山水奇观、乡村故事、历史遗迹、地名轶文6个类目编排,以历史唯物史观赋予趣闻轶事,力求使每个地名来源有准确的古籍记载、难得的考古印证和翔实的口碑资料作为辅证,将深厚的郧阳地名文化用通俗的乡土语言进行表达,为公众熟悉认知地名,进而为传承使用地名、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十堰市郧阳区政协 陈红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