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涨渡湖抗日民主根据地

2015-07-14 09:30:28  
字体大小:【


    1938年初冬,日寇侵略军的铁蹄踏上了新洲的土地。从此,日寇在新洲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日寇的暴行,激烈了新洲人民极大的愤慨,他们一方面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一方面积极配合中共黄冈县委创立涨渡湖抗日民主根据地。

 

    涨渡湖,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原属黄冈县)南部,常年湖水面积50平方公里,且长满了芦苇、茅草、莲藕、泥蒿,是当时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最理想的场所。

 

    1939年初,为了提高、统一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探讨在敌后湖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策略,黄冈中心县委在王家坊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由文祥主持,参加会议有孙侠夫、漆少川、易鹏等10余人,会上作出了兵分三路的具体部署。会后,易鹏带领一个排,从王家坊越举水,到涨渡湖四道沟后便进入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中,驻在汪志旺湾,和群众打成一片,宣传抗日,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打好群众基础。文祥率领县委机关和手枪队进驻涨渡湖莲湖畈,负责全面指挥工作,并在叶店、滨湖咀、冯铺等地建立指挥机关和后方基地。创办了青年干训班和党训班,建立抗日自卫队,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群众抗日热情很高。

 

    涨渡湖抗日民主根据地,作了5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各级抗日政权机构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建立为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抗日政权,是开辟和巩固根据地的重要任务。”中共黄冈中心县委进驻涨渡湖后,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精神,在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组建各种群众团体,筹建抗日民主政权,以加强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

 

    1940年12月,黄冈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孙侠夫任县长。这是鄂东乃至整个鄂豫边区成立较早的县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民主政府正确执行“三三制”政策,在政府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约占三分之一,左派和进步人士约占三之一,中间派人士约占三分之一。黄冈县抗日民主政府设立了四科三局一室。四科即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三局即公安局、税务局、粮食局;一室为秘书室。后又增设了司法科、财粮科、特税局、湖管局。黄冈县抗日民主政府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常流动于涨渡湖区的余家楼、莲湖畈等地。为确保县政府的安全,还配备了一个武装警卫连和手枪队,随县政府机关活动。

 

    二、扩建地方抗日武装,补充主力部队

 

    1940年3月,中心县委根据地委意见,将黄冈县游击大队两个成建制的中队与张体学所带的新四军豫鄂挺进队合编成鄂东独立团,东进鄂豫边区。1940年6月,中心县委又将两个成建制的中队和部分区乡武工队,与张体学带到湖区的一个大队再次合编成新的鄂东独立团。1941年,又多次向新四军五师部队成建制地输送战士。五师主力部队十四旅所辖的四十团、四十二团的指战员基本源于黄冈。

 

    中心县委领导的县游击大队,虽然每次成建制的中队上交后,但仍然很快地以区、乡手枪队、便衣队中选拔补充兵员。1941年4月,新四军五师组建时,中心县委奉命将县大队全部上交后,立即组建黄冈县军事指挥部,先后由漆少川等人任指挥长。不到一年时间,县指挥部的兵力再次发展到7个连和1个手枪队。

 

    三、发展农副工商,促进经济增长

 

    1942年1月11日,鄂豫边区党委作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搞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发展生产,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是长期支持根据地的基本环节。黄冈中心县委和县政府根据边区党委的决定和有关指示精神,在湖区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抓了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粮棉生产。提倡因地制宜,合理种植,力争三熟。棉花一项仅冈西年产量就有9至12万担,是根据地主要经济来源。二是兴修水利,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三是鼓励开荒种地,扩大农业生产。四是发展农副生产,扩大种植经营。五是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鄂豫边区党委遵照党中共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作出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决定,号召军民努力生产,建设边区。边区党委领导人李先念、陈少敏带头开荒种地,传为美谈。

 

    四、宣传文化抗战,反对奴化教育

 

    中心县委十分注重发展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文艺表演和文化教育等形式,广泛组织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抗日和反顽斗争。

 

    在文化宣传方面,群众学唱革命歌曲热情很高,如《送郎参军》、《救亡歌》、《团结起来上战场》等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创作演出活动十分活跃,他们创作了《程罗会》和《参军去》等小楚剧。《程罗会》,揭露了国民党鄂东行署督导专员程汝怀勾结汪伪黄冈县长罗荣,共同反共专事与新四军摩擦的罪行。《参军去》写一个地主家长工,不愿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大声发出了“我找新四军当兵去”的呐喊。李先念师长看后,十分高兴,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鼓励他们多写多演。

 

    在文化教育方面,根据施政纲领提出的普及国民教育的要求,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县政府,从1942年起,采取公立学校、族姓(祠堂)学校和改良私塾同时并举的方针,调动各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边区1941年统计,黄冈有县属中学1所,抗日小学20所。1942年春,边区洪山公学迁驻涨渡湖,分设在滨湖沮、李牌楼湾、莲湖畈等地。由副校长周达夫负责教学工作。不少县有一定规模的族学、私塾经过改良后,师生同受革命思潮影响,不少学生出校后参加抗日工作,为抗日战争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

 

    五、不失时机地打击日伪有生力量

 

    1942年2月,日伪集中2000余人,对涨渡湖根据地外围重镇辛冲、汪集等地进行“扫荡”。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在黄冈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先将汪集、宝龙之敌围歼,又迅速回师辛冲,将敌击溃。此次战斗俘敌数百人,缴获更多。3月,十四旅四十三团途经新洲,在冈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采取突袭的策略,一举拔掉孔埠、徐河两日伪据点,炸毁碉堡,生俘全部日伪军。确保了涨渡湖周边的安全,巩固了涨渡湖抗日民主根据地。

 

    打“红学”也是当时地方武装和新四军五师的一个重要任务。“红学”是富有迷信色彩的武装组织,他们刺探新四军情报,向日伪通风报信,杀害区委书记、区长,成为地道的日伪汉奸武装。1941年8月初的一个晚上,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委张体学率四十二团二营和县大队,从莲湖畈乘船出发,分兵两路。一路赴刘集(刘镇)攻打“红学”老巢;一路赴龙口珠山设伏,阻击阳逻日伪援军。天亮前,战斗打响,“红学”会众气势汹汹挥舞大刀长矛扑来。指挥员鸣枪示警,会众依然不听。张体学一声令下,枪声响起,会众一排排倒下,活捉几个坏头目,交地方组织,宣布罪状,就地镇法。打破了“红学”道术刀枪不入的鬼话,随之“红学”瓦解消灭。

 

    今天,“涨渡湖抗日根据地纪念碑”,高高地竖立在涨渡湖畔,竖立在莲湖畈村头,也永久地竖立在新洲人民的心中!

 

余文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