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陶希圣叛汪记

2015-07-14 09:26:06  
字体大小:【


    1940年1月4日,陶希圣先到南京路国泰饭店从前门进入大楼,再从后门出来,乘车直奔黄浦滩码头,登上了美国“胡佛总统号”轮船,与高宗武会合。然后驶离上海,向香港驶去。他站在甲板上,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无限的思绪,犹如天上飘忽的白云,船前喧嚣的浪花,向自己扑来……

 

    陶希圣,生于1899年,原名汇曾,笔名方峻峰,湖北黄冈(现武汉市新洲区)仓埠陶胜六人。1908年入开封旅卞中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8年升北京大学法科。1922年夏毕业后,任安徽法政专门学校教员。1924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1925年五卅运动发生,任上海学会联合会法律顾问,后在上海大学任教。1927年先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中央独立师军法处长兼特务组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处长、《党军日报》社社长。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1931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夏,创办《食货》半月刊。1937年7月,参加蒋介石庐山谈话会,后参加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国防参议会。1938年任艺文研究会研究组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年12月追随汪精卫逃离重庆。1939年8月28日,汪记国民党“六大”在上海召开,汪精卫自任主席团主席,陶为主席团成员。9月5日,又在愚园路1136弄“汪公馆”召开了所谓的六届一中全会,陶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长。

 

    1939年11月1日,陶希圣受汪精卫指派,与周佛海、梅思平、高宗武、周隆庠等5人为谈判委员,周佛海为主任,与日本侵略军影佐桢昭、犬养健等人在上海江湾六三花园谈判。双方争论十分激烈,从11月1日至11月12日,共开了7次会议。日方抛出了一个所谓《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这个《要纲》对汪精卫集团来说就是一张卖身契。《要纲》规定:

 

    (一)中国承认满洲国。

 

    (二)在新国交恢复以前,维新、临时两政府经办事项由中央政府加以继承。

 

    (三)确保日本在中央政府外交、教育、宣传、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的权力和合作关系。

 

    (四)承认日本在内蒙、华北、长江下游、厦门、海南岛及其附近岛屿的政治、经济以及地下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力;承认在以上地区的防共和治安的驻兵权,以及与驻兵地区有关的铁路、航空、通讯、港湾和水路在军事上的要求。

 

    (五)在中央政府及各级机构中聘请日本军事、财政、经济、技术顾问,以确保上述条件的执行。

 

    按照日汪双方规定,这一密约永不公开。

 

    一直陷入“和谈”漩涡中的陶希圣,心中的矛盾和忧郁越来越复杂而沉重。在内心深处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他幡然悔悟,悬崖勒马。他不愿做可耻的汉奸,民族的败类,不愿意当卖国贼,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终于迈开了背叛汪精卫的第一步。

 

    1939年12月30日,汪精卫最后在密约上签字画押的时候,陶希圣、高宗武二人借口生病,拒绝参加签字仪式。1940年元旦,为了迷惑汪精卫、周佛海等人,陶特地到愚园路,分别向汪、周拜年。1月4日,才有了开头一幕。

 

    重庆方面得知消息,组织各方力量,营救陶的妻子和孩子,使他们得以逃出上海,于1940年1月20日安全到达香港。与此同时,中央通讯社社长谢国兹自重庆飞抵香港,与陶、高二人商谈披露日汪密谈内幕。1月22日,香港《大公报》全文刊出陶希圣、高宗武《致大公报信》和《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及附件。信中写道:

 

    武、圣一介书生,行能无似。然自束发受书,略闻爱国大义,认为国民报国,当不辞牺牲一切以赴之。.......《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之文件,条件之苛酷,不但甚于民国四年之二十一条者不止倍蓰,即与所谓近卫声明,亦复大不相同,直欲夷我国于附庸,制我国之死命,殊足令人痛心疾首,掩耳而却走。力争不碍,遂密为摄影存储,以观其后。期间日方武人,颐指气使,迫令存受或花言巧语,涕泪纵横。汪先生迷途已深,意亦迁就承诺,于十二月三十日签字。武圣认此为国家存亡生死之所关,未可再与含糊,乃携各件,承间走港。离沪时曾通知日方,告以此种和平方案,为中华民国任何人不能接受... ...

 

    香港《大公报》在发表《致大公报信》和《要纲》的同时,发表了以《揭露亡国的和平条件》为题的评论:

 

    高、陶过去一时盲从汪、周铸成大错。... ...这次毅然觉悟脱离魔窟,将汪之卖国条件公开宣布,这一功绩实足以弥补全此之错误,因为这种条件日方决不会宣布,汪、周更图以独立自由平等口号来狡赖掩饰。现在高、陶二人过去的份子身历其境真凭实据且全盘揭露,日、汪还有什么方法可抵赖?假使再强词夺理,有没有胆量把交涉的经过公布出来?

 

    这一事件不亚于一枚重型炸弹,炸得汪精卫、周佛海等惊慌失措、恼羞成怒。

 

    陶希圣到香港后,又移居九龙,在九龙创办了《国际通讯》周刊,专门搜集英文、日文书刊报纸,选辑有价值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信息,供战时重庆决策人士参考。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九龙。陶希圣夹在难民中混出九龙,乘船抵达广州,后辗转桂林,不久就回到陪都重庆,任蒋介石侍从秘书。1942年,一跃成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并任《中央日报》总主编,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余文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