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一张有着特别纪念意义的老照片

2014-09-15 21:48:04  
字体大小:【

 

孙家寿


    最近,我翻阅了自1998年来参加省政协活动的有关照片,觉得我和湖北省政协原主席钱运录、副主席蔡述明于贵阳的一张合影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时间虽然过去了十多年,然而其情其景依然历历在目。
    合影照片摄于2000年8月8日,时值蔡述明副主席率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部分成员一行8人到云南、贵州就两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管理进行考察。钱运录主席(时任贵州省省长)接见了我们并共进午餐。当时我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早晨8点火车停靠贵阳站,贵州省政协接待我们并直接驱车前往花溪考察,11时左右告知钱主席要接见我们,我们都非常高兴。12时我们赶到接见厅时,钱主席已提前到达,他非常热情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当和我握手时连说:“欢迎欢迎”,我正准备自我介绍时,钱主席立马说道:“欢迎我们的环保专家,武汉化工学院孙教授。”我非常激动,我一个普通的政协委员,钱主席都记得我的专业、单位和名字!我不由想起了省政协开常委会时钱主席要我坐在他旁边参加小组讨论的情景。大家入座后,钱主席在给我们介绍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时说,贵州省是地处祖国大西南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全省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同时也是老革命根据地。贵州自然条件不好,因而成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他动情地说,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自己最大的责任,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别的,就是得让贵州老百姓能早一天脱贫致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贵州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要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的增收门路和基本的人口素质。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贵州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基础。他举例说,石漠化问题已成为制约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只“拦路虎”,早在自己到贵州省之前的1998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就率先提出了大规模治理石漠化的设想。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构筑“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迫切需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石漠化治理就是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打下坚实的生态和环境基础,是为贵州老百姓逐步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创造良好的条件。不要光看到贵州贫穷落后的一面,应该看到贵州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特别是贵州有丰富的资源,贵州的老百姓讲,贵州是一个“四大”,是一个大公园、大仓库、大空调,也是一个大家庭。最重要的是贵州3800万各族人民和基层干部,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发展愿望,他们不甘落后,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特别是他们那种长期积累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还是很有特点的。

    我于20世纪80年代几次到过开阳磷矿,所以在共进午餐时问及贵州磷矿资源,钱主席如数家珍地告诉我:在我国,只要提起优质磷矿资源,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贵州。贵州磷矿平均品位比全国磷矿平均品位高出6个百分点,全国P2   O5含量大于33%的富矿资源78%集中在开阳磷矿区。他说,开阳磷矿是目前国内唯一不经选矿就可开采直接用于生产高浓度磷复肥的优质原料的磷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就要依靠科技进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听了钱主席的介绍后,我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使贵州的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创造贵州的后发优势。  

    根据钱主席的讲话精神和我们考察调研收集到的资料,由我执笔撰写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的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由“生态建设基本情况”、“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 “考察后的思考”三部分组成。有关贵州省生态建设基本情况,我在考察报告中是这样描述的(摘录):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2.5%,是世界上岩溶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3.0%,平均坡度17.8度。全省岩溶出露区占61.9%,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5.0%,石漠化达12.8%,全省森林覆盖率仅为25.7%,垦殖率达27.8%,全省耕地面积7355万亩,49.8%的耕地坡度在15度以上,其中有19.5%的坡耕地坡度大于25度,且七成以上坡耕地未梯化。因此,坡耕地退耕还林(草)是该省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强调退耕还林还草一定要坚持“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管得好,效益高”十五字方略。在“十五字方略”中,退得下,还得上是前提,稳得住是关键,管得好是保证,效益高是目的。在着力搞好坡耕地退耕还林的工作中抓好五个结合,即坡耕地退耕还林与建设基本农田相结合,与科学种田相结合,与调整农业产业相结合,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与发展薪柴林和沼气相结合。运用典型引路,用经验指导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工作。如该省的金沙县创造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服务、统一管理,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四统一分”的荒坡造林和退耕还林的经验,广泛深入开展生态、生产、生育、生活“四生”文明户建设活动。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12%提高到现在的68%,人均活立木价值4.14万元,人均产粮由268公斤增加到630公斤,人均纯收入由190元增加到1790元。将一个石山地区建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建设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重点在山,希望在林,成败在于综合治理,这就是贵州人对生态建设的共识。
    对于考察后的思考,我是这样写的:通过对云南、贵州两省10余天的考察,我们感受到,要搞好我省西部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有如下几点建议值得借鉴(仅摘录小标题):1.正确分析影响两省生态的因素;2.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规范生态环境建设行为;3.退耕还林,荒山绿化;4.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形式;5.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6.发展环保产业;7.实行首长负责制的生态环境建设;8.构建江河源头地区生态补偿机制;9.把人才教育和培养纳入生态环境建设。 (转自《湖北文史》总第九十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