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李岚清忆二汽建成投产的最后一次“会战”

2014-09-15 21:46:32  
字体大小:【


    来自天南地北支援二汽建设的汽车工业大军和建设队伍,在鄂西北的--5'人烟稀少的穷山僻壤,建设成功了一座宏观而现代化的汽车城,它无愧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业。这个事业之所以带有壮丽的色彩,不仅在于它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自然条件方面的困难,同时也在于它是十年动乱中,同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的激烈斗争中建设起来的。二汽发动机厂的职工和建筑队伍响应毛泽东同志“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号召,1969年下半年陆续进入了建设现场为头堰。B附厂区山是光秃秃的,平地有几口藕塘。他们只好从十几里路外的山沟里扛回木头,白搭芦席棚安家。

    在附近农民的协助下,打出第一口“工农井”,开辟第一条车道,运来柴油机发电,初步实现“三通”。于1970年2月破土共建。在运输极为不便,材料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广大职工向荒山要石料,向河滩要砂子。用人力从由几十里外搬运钢材。施工单位和生产单位打破甲、乙方分家的旧框框,团结奋战。在1970年末,集中了七千多人,仅在三个月内就抢上十一个主要车间的主体框架工程。但是,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在厂房尚未建设成,设备到货很少,产品尚未定型的情况下,强令二汽在芦席棚里出“政治车”。另外,在建设上搞什么“干打垒起家”,使工程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对一些科学的东西乱砍乱改,有些设备带“病”进山,不能正常投产。加之在“设计革命”的口号下,把一些不该“砍”的车间和生产线给“砍”掉了,大大延误了建设厂的进程。面临这种情况,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压抑,建设现场一度笼罩着悲观失望的情绪。

    在这严竣的时刻,李先念、余秋里、谷牧等领导同志,不顾“四人帮”的疯狂迫害,先念同志以国务院的名义亲自主持召开了“加速二汽建设座谈会”。先念同志以(国务院的名义)惊人的勇气严厉地批评了那套极左路线,指出了建设二汽的正确方向,并形成了“纪要”,要求二汽1975年“七一”前建成投产,使二汽建设有了一个新的速度。但是,不仅又遇上了“批林批孔”运动的干扰破坏,使工程建设再次延缓下来,“七一”建成投产的目标及及可危。而发动机厂,由于要重新恢复建设一座“设计革命”中被砍掉的取力箱车间,因此,将成为拖整个二汽建设后腿的一个专业厂。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出来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小平同志上任后制订了一系列批评资产阶级派性的整顿的文件,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贯彻执行,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拥护。那种被“四人帮”搞得乱七八糟的局面,很快焕然一新。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都称之为十年动乱中短暂的“黄金时代”。在这短暂的“黄金时代”中,二汽发动机在建设中出现了一个超高速的建设会战,谱写了一曲难忘的赞歌。1975年4月,在离二汽建成投产只有两个多月时,二汽最后的一个车间——发动机厂取力箱车间尚未开工建设。在这个车间有一座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需安装76台设备。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把它建成吗?当时不少人都有怀疑。但是,它若建不成,就会影响整个二汽的建成投产目标的实现。面临这种局面,我们决不能拖二汽建设的后腿。通过贯彻学习小平同志指示,批判了资产阶级派性和无政府主义,经过各项整顿,人心齐了,信心足了,干劲大了。只要发动和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了科学的组织,是能够把这个车间抢上去的。

    二汽建设现场领导小组支持我们决战的决心,批准了我们的计划,并于四月二十七日下了命令,要求我们在六月十五日前建成取力箱车间。领导上的决策,给我们很大鼓舞和鞭策,工地立即沸腾起来,土建、安装和我们三家在一起制定了联合作战的日进度计划。计划规定土建部门负责盖厂房,安装部门负责铺设地下管道、变电间的安装和“三通”网线的铺设;我们厂负责机床设备的安装接线、800米电缆沟的开挖和1600米电缆的铺设任务。在决战的紧张阶段,我们厂每天抽100人支援土建,有时候还要多一些。

    5月5日开始吊装,机运公司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两个24米跨的厂房柱子立起来了。土建部门只用了45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厂房的主体工程地地坪工程。安装部门为了配合抢打地坪,只用了一天的时间铺设地管线。这里雨水较多,施工现场的同志提出了三个“当”:即黑天当白天,雨天当晴天,一天当两天。有时大雨倾盆,还是坚持施工。有一天午夜,我们到工地,职工同志们仍冒着大雨在继续施工。工人同志们豪怀地说:“大雨倾盆算个啥,只当洗个淋浴澡,提前建成两吨半,顶风冒雨心也甘。”那种奋不顾身的冲天干劲,常使我们非常感动。在高速度的施工中,他们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对工程质量一丝不苟。一次正在施工的紧张时刻,突然一榀预压力屋架在张拉后钢筋发生断裂,他们豪不犹豫,立即推倒重来。不巧重做的一榀屋架在强化养生的过程中,又发生了裂纹。是用,还是不用?施工单位的领导同志表示,屋架是关键的构件,决不凑合,不合格坚决不能用。于是又决定重做。这种对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教育。我们厂在决战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该车间的76台设备从临时安装的其他车间拆下来,并安装到新厂房里。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成立了—个由取力箱车间、维修大队和运输车间组成的联合“保标”突击队。

    他们为了保证设备拆卸、搬运和安装任务的顺利完成,抢在安装工期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超重设备,自己制造龙门吊,没有运输重型设备的车辆,就自己制造平板拉车。他们团结奋战,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将76台设备拆卸下来。地坪强度达到了,紧接着就展开了一声搬迁安装设备的大会战。在誓师会上同志们说,最近中国登山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为了二汽建成投产,我们也要登上最高峰,创造新记录。在开战的那天,突然下起雨来,怎么办!等明天再干吗?不,现在分秒都是宝贵的。他们就地待命,群众异口同声地表示,雨一停就干。上午9时,雨停了,一场抢运设备的会战立即开始,机械化加“人民战争”,七,八吨重的设备,叉车不能叉,就用平板车拉,几十个人拉一台设备,坡陡路滑,谁也不松劲。一直干到夜里11点钟,拉进新厂房45台设备。同志们越打越猛,情绪越打越高昂,纷纷请战,要求连夜完成全部设备的搬运任务。我们考虑到同志们已经十分疲劳,为了同志们的身体和设备的安全,经过说服,同志们才勉强同意回去休息。第二天一早又大干起来。就这样,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提前八天完成了76台设备的搬运(运距最短的是300米),就位和粗找平的安装任务,打了一个创纪录的漂亮仗。到了6月9日,三家的负责同志安排了最后阶段决战的计划,由于工作量太大,排到6月22日通电、通气,设备投人运转。

    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厂的建成投产几条标准已经全面超过,而工程进行到这样的速度已经是高速了,留一点尾巴到6月15日以后收,问题也不大。于是就把这个想法和计划报告了现场领导小组的领导同志。饶斌同志听到我们的报告后,给我们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指出“取力箱车间是发动机厂的主要生产车间,取力箱的设备不能投入运转,发动机厂不能宣布建成,耽误二汽建成投产的进度,你们要负责。”这个批评,给我们很大教育。我们向现场三家的负责同志传达了饶斌同志的意见,并向大家检讨了我们自满松劲的错误思想。三家领导同志一致表示:干!我们一定不能让二汽建设在我们这一站晚点。时间虽然只有五天了,但我们可以一天当三天,这样不是还有半个月吗?于是三家又在一起制订了按小时计算的最后决战计划,决定在6月15日午夜零点以前使设备投人运转。在决战的日日夜夜里,厂房内外人山人海,空中地下,立体交叉,出现了极度紧张繁忙的施工景象。三家团结协作,象—个人一样,过去那种什么“甲,乙,丙”的老框框,被一方有困难,八方来支援的共产主义大协作风格的洪流,冲种无影无踪。为了保证按时送电,我们动员了1000多人,连夜冒雨开挖电缆沟,不巧遇上的都是胶泥,最深的要挖二米五。尽管经过疲劳的夜战,每向上扬一锹泥土都要费很大的劲,但总是你抢我争,谁都不愿多休息一回,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在这次会议战中,我们不但抢建了好几个重要的配套工程,而且一个不属建成目标的辅助车间也加快了进度。在“会战”中,不但提前完成了任务,而且我们领导和广大职工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三家的指挥员,始终身在现场,一边指挥,一边与同志们一起战斗。

    例如一公司三处的几位领导为了抢打地坪,要求把堆满砂石泥土的现场,在一个晚上清理完。工程队领导由于缺乏经验,有些畏难情绪,他们就在现场帮助队的领导一起指挥,并准时完成了任务。特别是到了夜晚,三家的主要领导总是不约而同的来到现场,参加夜战。施工部门的领导对我们说:“我们走南闯北搞了二十多年施工,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高速度”。工程局施工处的处长说:“我画了几十年的施工进度表,我画不出来的进度,而群众干出来了”。在会战中,许多先进人物更先进了,也有原来后进的有了很大转变。有一个夜晚,11点以后,突然拉着设备的平板车在途中坏了,领导叫同志们回去休息,但同志们纷纷请战,要留下抢修,以保证第二天继续作战。经过领导批准,留下16名突击队员,奋战到午夜二点,修好了平板车,本来已很疲劳,但这16名同志想到不能把这价值十几万的设备放在路上,万一下雨,就要造成很大的损失。这16名同志决定把它拉进厂房。人少怎么办?他们一个人拿出两个人的劲,终于把这台设备拉进了厂房。凌晨三点钟他们才回去休息,第二天一早又参加战斗。

    “会战”的最后一天,我们热工突击队,用了一天时间,接通了外线空压管道。动力突击队用了6个小时完成了76台机床接线。战斗到6月14日下午一时半,安装部门的同志们在新建的变电间中合阐送电,并一次启动成功,我们经过精平和两次抹面的机床投入了运转。这时,J“插喇叭向全厂报告了这个盼望已久的好消息,发动机厂提前一天半建成了。该车间在6月25日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这不仅是二汽发动机厂建成投产中值得纪念的日了,也是整个二汽建成投产中值得纪念的日子。(原文摘自二汽厂志编辑室编《二汽建厂史料》16期(1976年7月,摘抄人:武汉大学历史系八八级徐捷)(转载《湖北文史》第八十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