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商活动 >2019年度

一点一滴抓起  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

2019-12-02 10:57:48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张辉 郑轩  
字体大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美誉,武汉是历史上知名的“戏码头”,许多戏种从湖北吸收营养、走向全国。


2017年9月,我省正式启动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工作。“这是我省宣传文化系统重点推进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事关荆楚文脉传承发展、事关湖北文化繁荣兴盛、事关全省群众文化民生。”省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介绍。


眼下,名家名角汇聚武汉,第二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正酣。这是振兴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戏到武汉活、戏到武汉火”正在成为业界共识,看戏、懂戏、爱戏、唱戏的戏迷群体越来越多,武汉31个戏曲场馆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规划建设,“一团一策”充分调动了戏曲工作者的创作演出动力,湖北的戏曲人才梯队不断优化,武汉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等正在助力戏曲创新发展。


中央有明确要求,群众有客观需求,发展有深厚基础。这项工作,如何进一步推动落实?


11月28日,省政协召开月度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文化工作者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深化改革、推陈出新之策。委员们呼吁,各界共同努力,从一点一滴抓起,实现一年一年有进步。


整合力量 精准实施支持政策

“繁荣戏曲文化、重振武汉戏曲‘大码头’,是新时代提升武汉乃至湖北文化软实力、凝聚人民奋斗力量的应有之义。”委员们这样认为。


全国政协委员徐旭东代表武汉市政协,省政协委员申东辉,分别从“加强政策引导”“共振‘戏码头’”等方面,就加强顶层设计、精准实施支持政策提出建议:


振兴戏曲是涉及多地区、多部门、多团体、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专题研究。


加强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打破地区和部门限制,理顺组织管理机制和分工协作机制,完善政策和资金扶持举措,整合多方力量,发挥协同效应,精准实施,持续发力。


强化主体责任做好政策落地和督查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考评考核制度。


科学分类 推进戏曲院团深化改革

“建设武汉戏曲‘大码头’,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化改革、面向市场,激发活力、增强动力。”


国家一级演员张安岚代表省民盟、省政协委员罗丹青代表省演艺集团,现场就科学分类、推进戏曲院团深化改革提出建议:


支持已转企的有一定市场潜力的戏曲院团,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健全政策保障体系,设立院团骨干人员保障经费等。


对难以走出市场又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小剧种改企院团,建议参照事业单位性质,严格核定人员、经费,拨款进行保护和传承。


对保留事业体制的戏曲院团,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彭青莲委员现场就文艺院团改革后的医疗保障等提出问题,省财政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解释了国家政策措施和我省实施的分类保障等办法。


久久为功 加强剧本创作和人才建设

“十年磨一戏”是戏剧前辈打造精品剧目的经验之谈。


戏曲人才的培养,大多需要6年以上。


协商会上,省政协委员梅香雪就湖北32个剧种后备人才培养和发展戏曲本科、专科教育现场提问。


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现场表态,支持武汉音乐学院和黄冈师范学院设置相关戏曲专业、现有本科院校设立戏曲学院、推行“专升本”“3+2”模式培养戏曲人才、联合定向培养和继续教育终身学习。


委员们认为,振兴戏曲,剧本是核心,人才是关键。他们就加强剧本创作和人才建设提出建议: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持之以恒抓精品创作,必要时要组织集体力量攻关。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挖掘传统戏曲文化潜力,赋予传统戏曲新的时代气息,既要出大戏也要演小戏。


院团切实制定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完善戏曲人才培养结构,开展校团合作订单式培养后备人才,发挥戏曲名家传帮带作用,培养优秀青年人才。


提升市场竞争意识,加强院团班子建设,培养戏曲演出经纪人才。


还戏于民 培育戏曲欣赏和消费土壤

“深耕戏曲文化,培育戏曲欣赏和消费土壤”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国家一级编剧沈虹光,以及省政协委员卢纲、夏静、杨云鹤就还戏于民、培育戏曲欣赏和消费土壤提出建议:


戏曲来自民间,服务人民是天职。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戏曲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商圈、社区、学校、农村演出和交流的机制,厚植戏曲发展的民间土壤。


创新戏曲文化传播渠道和方式。积极借助现代传媒和高科技手段,在电视、网络上让地方戏曲有一席之地,宣传名家名剧名团。


加强剧场、灯光、音响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戏曲文化消费补贴,降低戏曲演出成本和观看成本。


鼓励戏曲走出剧场,与地域文化、旅游和经济等产业结合,打造文化名片,带动戏曲振兴。


设立县级剧团和乡镇民间剧团扶持基金,播撒雨露,滋润乡土,扶持和建设遍布基层的县市级戏曲剧团与民间戏曲团体,让荆楚戏曲小调在山林田野间,传递乡音慰藉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