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强劲,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
为了解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基本情况、养老意愿以及医疗护理需求,咸宁民盟在社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抽取了1944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以咸宁的调研结果为基础,结合对我国养老状况的了解,分析我国医养结合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养老的社区依托作用亟待提升。参照部分省市推广的按照“9073”比例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咸宁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咸宁市目前仅有1.03%的老人由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可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资源还远不能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
(二)政府对医疗养老服务扶持力度不够。有42.54%的希望政府能够降低养老机构服务价格,79.63%的认为应加大医养融合工作进度,建立养老服务补贴或长期失能老年人护理保险制度。62.60%的认为应该在老年人医疗费用报销上提供更大的优惠和政策支持,特别建议把部分康复、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三)政府部门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当前推行医养结合面临的困难是,养老机构主要由民政部门审批和管理,养老机构中医疗卫生服务则由卫计部门认定和管理,医疗费用报销由人社部门负责,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则主要由老龄办推动实施,民政、卫计、人社和老龄等部门职责交叉,需要政策来统筹协调推进。
(四)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建设滞后。有51.23%的老人认为目前养老机构收费价格偏高。不少养老机构定位没有很好地契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养老需求,特别是新建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往往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瞄准中高端老年人群,难以满足普通收入家庭和经济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影响了养老床位入住率。另外有37.04%的老人认为养老机构里没有专业的医疗及护理服务让他们不愿意在养老机构养老。
(五)老年护理服务专业人才匮乏。有67.90%和42.08%的老人现在急需专业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服务。但目前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医疗机构都面临缺乏专业的老年人医疗护理人才。老龄护理人员存在“三大三低”的特征: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低;人员流动性大、工资薪酬低;从业人员年龄大,专业服务技能低的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二、对加快医养融合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一是政府加强引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和智能化老年服务信息平台,依靠社区医疗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开展社区老年服务。三是进一步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提供助餐、助行、助浴、助医和看护、照料、陪伴等更多养老服务内容。
(二)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统筹推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医养融合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养老大健康产业。要进一步摸清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着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医养结合”发展机制,统筹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
(三)鼓励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参与“医养融合”发展。将养老大健康产业融入到“大文化、大旅游、大健康”产业当中,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补贴标准并督促落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为居家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培育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和服务企业。
(四)做好医疗保险政策对“医养结合”的支持。积极探索建立长期失能老年人护理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政策有效衔接,降低高龄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医疗支出的压力。实行按病种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进一步完善老年病住院及门诊大病医疗费用的政策。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积极开发适应医养结合需要的商业保险险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医养服务保障措施。
(五)加快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提高养老服务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养老服务和护理专业,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医疗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医养服务机构就业。
(咸宁市政协委员,民盟咸宁市委委员 周方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