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促进汉江流域老河口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2015-12-17 16:24:22  
字体大小:【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015年9月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汉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重大意义,把老河口作为这一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以生态旅游为抓手,推进区域深度融合;以生态文明为目标,主动担当保护职责;以长期合作为平台,构建区域互利共赢,从而促进汉江流域老河口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为地方经济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老河口生态文化旅游业资源现状

 

    老河口是清代兴起的——座近代城市。距今仅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因汉水数次改道,沿江之集镇亦数度改迁,所以今日之老河口兴起较晚。由于水陆交通的便利,老河口的商业不断发展,外地商贾日益增多。各地商为了维护同乡、同行商人的利益,帮会组织相继成立。于是有“八帮” (江苏、抚州、黄州、武昌、山西、陕西、湖南、河南)的组织,后又发展为“十三帮”  (除原有“八帮”外,又增加怀庆、汉阳、福建、浙江、徽州)。他们借“神灵偶象”与同乡同行之谊,以募捐收厘金所得之资,陆续修建了一批(包括十六所会馆、三十多座寺庙)古建筑物。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以后,老河口随着整个中国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也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末,帝国主义宗教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逐渐渗透,教堂、钟楼、医院、洋行等西式建筑也随之陆续出现,这些都是老河口生态文化旅游业资源的精华,也是老河口人民的宝贵财富。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到严重破坏,毁坏殆尽,留下的遗迹寥寥无几。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呈现规模日渐扩大、内涵不断提升、类型逐步丰富的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老河口生态文化旅游业资源呈现出三大亮点:第一,逐步形成围绕李宗仁、张光年及当年来到老河口从事抗战宣传活动的文人学士等人物或事件做开发挖掘,如修建抗战纪念馆、文物馆、张光年故居等,形成的抗战文化人文资源。第二,逐步形成围绕“七十二条街,八十二条巷”上述会馆、书院、城堡、楼阁、庙宇建筑、宗教文化等,形成的重要会馆等文化人文资源。第三,逐步形成围绕“梨花湖风景区”、袁冲、张集“红色文化”大作文章,综合开发出来的码头文化,汉水文化、古赞阳八景、伍子胥、萧何、欧阳修、袁书堂等独特的历代与老河口有关的名人学士有关的重要的人文资源。与此同时,各乡镇正在兴起的生态农业旅游等,其规模、效益、品牌、市场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发展势头方兴未艾。老河口生态文化旅游业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

 

    二、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成绩显著,但是在发展程度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旅游产品中对文化的挖掘、展示、利用还不够充分。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深厚,但挖掘、展示不足,大量的文物仅仅停留于静态的展示,甚至解说也仅仅局限于文物本体,很难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此外,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的“度”不好把握,有时过分强调静态保护,不考虑传承与利用;有时过分强调开发,不注意保护与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如何革新也是很难把握的问题。(二)产品单一,特色开发不够,品牌意识不强。目前,我市旅游商品的类型多局限于纪念品,属于旅游商品的初开发状态,真正把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意研发,形成集创新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商品还比较落后。(三)市场运作能力较差,开发过程存在一定的破坏性。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意识落后,方法滞后,不能认真分析自身所面对的目标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营销工作。另外,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间接造成景区吸引力下降。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一)转变职能、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一方面,政府应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农村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的良好切入点,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渠道,应进一步转变职能,为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服务和便利,为生态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农民的经营行为提供服务和进行管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提供培训、信息、宣传、促销、咨询等公共服务,为生态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老河口文化资源整体包装成一个大项目,重塑“小汉口”品牌,并申报国家文化遗产。结合老河口文化资源特色,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分期分批进行开发,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开发一个、收益一个原则,逐步独立地立项开展,保证每个项目顺利运转。城市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有特色;不求大而全,力求小而精;要么唯一,要么第一。重点打造红色文化、抗战文化、会馆文化旅游模式:近郊的“农家乐”模式、景区边缘的乡村观光与参与体验区模式、农业观光园模式、农业新村模式、寻根古村寨及其群落的乡村旅游模式等,要让来的人看了难忘,没来的人向往,使老河口真正成为一颗汉江明珠。

 

    (三)大宣传和营销,树立形象、打造品牌。一方面,建议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在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开发中,要把握老河口地域文化的特性,深入挖掘老河口独有的地域文化的内涵,开发设计适销对路、深层次、系列化的产品,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建议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部门参与,突出宣传当地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业项目;要尽快建立省内区域旅游网络体系,形成整体规划、统一筹划、联合促销;要通过组织实施“生态文化旅游业示范工程”,培植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业产品,使其成为我省生态文化旅游业知名品牌。

 

    (老河口市工商局、市政协委员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