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级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劳动就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发展困境,走上健康发展道路,首先是政府要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保障等措施,为民营企业摆脱发展困境创造更宽松环境。同时,要着重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县级民营企业平稳、健康、持续较快发展。
通过近来来的工作实践,本人就加快发展县级民营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一、优化企业融资环境,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安定的金融市场环境是完善企业金融服务的基础。为此,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监管机构需加强管控,完善贷款担保体系,在担保、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和扶持,对产品有销路、企业有效益、资信高的民营企业和有发展潜力但处于刚起步阶段,或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现状并不十分好的民营企业,在贷款利息方面给予贴息支持;扶持民营企业投资公司的设立和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民间融资,逐步建立民间私立担保公司。金融系统则需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审批、放款效率。
二、改善企业用工环境,破解企业招工难题。利用人才开发市场,定期举办各类综合和专业专场招聘会,着力搭建好劳资双方供需平台。大力宣传国家劳动用工政策,积极引导企业适度提高员工薪酬待遇,丰富企业文化生活,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增强员工“厂荣我荣”的责任意识,尽可能地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应当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力度,满足日益加快的产业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建议政府整合各种培训资源,集中建设一所职工培训中心,专门为企业培养员工,或由企业委托专门培训机构培训,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难问题。打破招工区域误区,积极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提供劳务补贴、解决相关保险、子女入学等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县级大部分企业是订单式的生产企业,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经济里,本来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不从企业自身增收节支、节能降耗来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内部管理,单凭企业来把握市场可能性非常小;企业只有提升了管理水平,才能减少间接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是企业的生命,有了效率才有效益。企业要发展,必须有改革和创新意识。
四、强化企业优质服务,完善企业外部环境。首先要切实做好银企协调、牵线服务工作,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和完善合作协调政银企会制度,引导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由政府主导,以政策等方面推动,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信用服务、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技术支持、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行为,凡应由市场调节、中介机构能够提供服务的事项,改“审批制”为“登记制”。对依法保留的涉及安全、环保、社保等事项,全部进入政务大厅,切实提高“一站式服务”效率。继续落实好招商引资“代办制”、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等服务,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落实执法责任,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严格控制各类检查,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民营企业登记审批、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第三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尤其是对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推广项目的企业,在资金、技术、用人、用电、有关政策方面等要素上优先给予政策性倾斜。
五、加强企业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以推进民营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目标,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岗位技能水平;帮助企业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经营管理教育,提升企业群体综合素质。坚持“不求拥有,但求我用”的柔性人才引进和县领导联系帮扶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优秀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六、科学谋划企业未来,提升企业发展潜力。一是根据县级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淘汰落后的设备和技术。二是企业要有破旧立新的意识,鼓励企业引进附加值高、能耗低的行业以及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破除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三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由政府搭桥牵线,校企实行培训的方式,提高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设计和一线产业工人的基本技能,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水平。四是企业要高瞻远瞩,科学搭建服务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力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
(通城县政协经济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 魏自贵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