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政协委员 袁劲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地处大别山山脉南麓,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东北部,版土面积24.5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1个道观河水库管理处,常住人口5200人。道观河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之一,而且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有名的山区、库区、边区、贫困地区。为了改变道观河的旧貌,历届县区及道观河管理处均作过不懈努力,尤其是1993年,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抢抓本焕长老修建报恩禅寺之契机,开发建设了道观河风景区。经过20年的打造,已经把一个贫困落后的边远山区发展成为武汉市较为知名的风景旅游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可以说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旅游业的“先行者”。但是,鉴于历史、自然等诸方面原因,道观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显落后,农村贫困面貌仍然突现,主要是地方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发展缺乏支撑、旅游产品远离市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如何把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保护好,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值得不断求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道观河作为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景区,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目前的政策机遇,抓住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精准发力,努力开创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深化认识旅游业的地位与带动作用,注重多行业协同发展。当前我区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以及劳动成本、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可以作为破解转型难题、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旅游业的发展,应放在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考虑,使之逐渐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成为促进新洲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建议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把道观河风景旅游区作为全区旅游业的“龙头”,作为武汉东部生态新城建设的亮点,进行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快速发展,有效发挥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的引领、聚集和辐射作用,在发展道观河旅游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品牌农业以及用提供更多的现代服务业岗位和其他合作共赢方式谋求实现城镇生态化。
二是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成熟,政府的作用应由主导型向管理型、协调型、服务型转化。道观河景区运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要大胆破局,瞄准有战略眼光、懂旅游资源运作经营,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带活景区发展的大企业大财团,整体出让景区经营权,实现企业化的经营模式,挖掘景区潜力、激发企业活力。政府则在编制规划、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行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武汉东部生态旅游新区是区委、区政府对道观河主体功能区定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道观河风景旅游区最大的优势,我们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作为战略选择,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主体地位,促进道观河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加强森林、水体、山体保护,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领先,确保水库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护林造林,兴水治水,实施好重点林业工程和水利工程。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执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法治化轨道。激励道观河地区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四是要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道观河旅游开发仍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粗放型的经营状态,原因之一是缺乏旅游文化建设这根主线。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没有旅游的文化,是无法提升价值的文化。道观河风景旅游区要获得生机与发展,必须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上寻找新出路。初步设想:紧紧围绕旅游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依托道观河的山水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节庆文化等资源优势,建立政策、人才、投入等保障机制,实施旅游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湖北省知名的人文旅游干线。
当前道观河风景旅游区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健时期,面对难得机遇和严竣挑战,唯有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围绕旅游经济建设中心,不断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加快实施旅游文化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方能把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建设成“布局合理,整体协调,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知名景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道观河,正昂首阔步、一步一个脚印,在念好“山水经”的路上跋涉;可以预见,明天的旅游风景区,一定能在建设东部养生休闲福地中扛起大梁、打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