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
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馆”免费开放的大背景下,我省公共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场馆改革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场馆改革发展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改革发展太过于依赖政府的主导地位,各阶层的作用不够均衡。在政府、文化场馆、民间组织、民众这四个主体当中,政府对文化场馆的改革发展作用较之其他三个主体用明显较高。二是“三馆”免费政策宣传力度及宣传方式有待改进,宣传实际效果不明显,基层影响力不足;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不足,关注相关政策的主动性也不足。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公共文化场馆的经费投入过少,门票收入成为公共文化场馆的重要经济来源,某种程度上免费开放场馆加剧了运行资金不足的矛盾。四是场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仍需提升,服务内容仍过于单一。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方式、手段还比较传统,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文化活动组织形式比较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难以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日益高涨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五是市民平均素质较低,民众参与文化场馆活动的主动性和热情都不高。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探索发展策略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它要求政府必须强化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不断探索和制定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免费不是目的,从大众的角度去提供周全的服务,才会紧贴开放的宗旨。
对于公共文化场馆本身而言,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首先要处理好政府、自身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在这三者之间,群众的需求起主导作用,无论是作为制定文化政策、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政府,还是作为服务机构的公共文化场馆,最终都要从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为此,需要在公共文化场馆内部建立一种满足群众需求的机制,把群众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出来的诉求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计划和项目,以保证免费开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我省的公共文化场馆必须在其发展战略上进行调整。例如在一些大城市里,实行图书馆、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成立董事会,吸纳社会人士加入,提高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的决策、管理、执行水平,促进文化场地管理的灵活性和专业化。要加大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功能、结构和体系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战略预见能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文化场馆的资金投入力度,文化经费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的增长幅度。政府投入资金,不仅仅是拨款,还要管好用好资金。制订优先发展文化事业的倾斜政策,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对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给予经费保证,在城镇、新农村建设中,配套搞好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形成健全的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三、加强技能培养,建设人才队伍
要建立健全各级公共文化机构,落实人员,保障经费和待遇,建设高素质文化队伍。改革文化队伍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公共文化管理干部和专业骨干,加强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文化队伍建设,打造面广量大、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富有创造力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体系。
四、提升服务能力,保障服务质量
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活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样式,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着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服务社会、服务基层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例如,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等。还可以把图书馆拓展为一个多类型文化活动的基地,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增加博物馆展示的领域。
五、加强场馆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文化事业单位要加强自身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群众满意。同时,要不断增强文物保护责任意识,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
六、开发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要加大地方特色文化的开发力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与各地市经济社会地位相适应的文化活动,形成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文化品牌。
七、增强场馆协作,充分利用资源
要在公共文化场馆探索引入伙伴关系的发展策略。例如部分地市的群艺馆,可以招标的形式引进“驻场艺团”,负责场馆主要节目的创作、编排和表演,提升场馆服务的专业性,形成场馆的特色服务,还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图书馆也可与科技馆、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免费服务的覆盖率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