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湖北省委员会
发挥审计对社会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对社会环境的利用效率,即对政府环境投入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专业评价,将对我省环境治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地区,要提高环境投入的效率,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必须在制度建设上有所创新,充分发挥环境审计的监督功能,服务武汉城市圈和我省的“两型”社会建设。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效,整个城市圈人口质量逐步提高、生活水平稳定提升、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但是具体到环境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新农村建设中造成的污染问题、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等,特别是2012年,湖北省近40个城市严重缺水,包括城市圈内的孝感、咸宁等城市,“千湖之省”的湖北面临干旱威胁。这些现象说明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中依然存在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追本溯源,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部分老问题、顽固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武汉城市圈仍没有走出粗放式的经济增长的模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仍然是主要问题,这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相悖的。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武汉城市圈环境污染治理的平均投入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从国外环境治理的经验看,西方发达国家每年都要拿出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5%以上的资金作为环境保护的投入,武汉市这一比率高达8.04%,整个武汉城市圈的平均投入比重也达到2.2%,超过发达国家的投入比重。然而,由于投资效率低下,大手笔的环保投入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影响面广,涉及部门多,需要结合法律、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进行综合治理。政府环境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应该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及我省“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重视审计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我国政府资源环境审计起步较晚,与高标准的审计要求和“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比较尚有不足;另外,由于政府审计对环境项目的覆盖率不够,审计监督和控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我国现有体制下,要发挥政府审计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首先需要统一认识,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环境绩效审计,使环境绩效审计成为一种制度安排,凸显审计在环境治理中的监督作用。
2、借鉴经验找准环境绩效审计的突破口。如何推进环境绩效审计,目前还在探索之中,如深圳市在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深圳市审计局开展环境绩效审计项目64项,涉及水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湿地保护、绿化改造工程、植树造林工程等多方面的环保工作。鉴于我省环境审计还处于发展初期,建议将重点放在保护水环境、空气环境和重点环保企业的排放方面,对武汉城市圈及我省重要的环保项目及环保投入效率,以及重点资源企业和制造企业的环保投入进行必要的审计监督。
3、完善环境绩效审计的保障措施。环境绩效审计的效果源于审计的权威性。为提高环境审计的权威性,应建立必要的审计保障措施。对重点环境绩效审计项目可由项目所在地的上一级审计机构负责实施;环保项目投入大量的公共资金,关系人民的幸福指数,可考虑将项目审计报告通过信息公告形式公开;将环境绩效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将环境绩效的指标体系与环保投资指标挂钩,以提高环保评价的科学行和合理性,使审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落到实处,提高环境绩效审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