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
文化是民族血脉的传承和精神家园的支撑,融入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一个民族的发展和繁荣要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来维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充分认识文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农民为城市化、工业化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对城市进行持续输血。现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有了大量的积累,进程和速度远远快于农村。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客观规律。否则,城乡经济和文化差距将越拉越大,到时候城市甚至整个社会都将会为曾经的短视买单。基于农村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农村落后于城市的社会现实,在当前实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背景下,尽快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反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湖北是农业大省,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是建设湖北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
一、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历史成因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条件、组织形式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农村文化的窘迫现状。当前农村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塌陷区,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块短板,总体居于弱势地位。当前,我国及我省农村文化发展状况堪忧,农村文化建设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分散,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农村文化建设为何基础差、设施弱、人才缺,根源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特定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文化匮乏日益严重的深层原因。多年的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对农村文化的长期忽视,使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在历史的积淀中更加错综复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贯以来的向城市倾斜,导致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塌陷,城乡差距持续拉大,农村缺乏专职文化人才,也吸引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
2、财政投入不足,做法形式单一。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发展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而这部分较少的文化发展资金,更多的主要投入城市,农村文化发展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也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公共财政,场地建设、场馆建设投入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只是杯水车薪。当前也有一些对农村文化反哺的做法,比如送戏下乡、农村书屋等,实际上都是表面的、零散的,这些做法的可持续性和实效性都不强。有些地方请来明星演出助力农村文化发展,这些不切实际、脱离农民生活的文艺演出实际上是对农村文化的掠夺。
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够重视,力度不大。重视非遗的保护与开发,是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举措和内容,是情感的延续,更是理性的认知。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在农村,扎根在农村,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当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对非遗的传承开发力度不够、观念不新、机制不活,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重视培养程度不足,与建立一个稳定长期有效可循的农村文化反哺机制还有差距。
4、主流缺位,负面文化侵占农村文化市场。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先进文化阵地难以建立并发挥作用。一些封建落后的观念在农村依然市场广大,封建迷信活动抬头,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不良游戏和赌博之中,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色情演出等违法乱纪之事时有发生。
二、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反哺机制的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的反哺机制,要抢抓前所未有的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历史性机遇,以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着力点,努力把农村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发展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最终实现整个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建议:
1、政府主导,建立反哺机制。农村文化建设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多、公益性强、见效缓慢的领域和项目。因此,政府应该发挥主导投资的责任和作用。要以政府为主导,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合理高效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多品类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项目、文化活动等,建立资金投入向农村文化建设倾斜机制,建立对农村文化的援助机制等,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可以直接提供,也可以采用给予补助的方法通过市场提供,还可以利用政策引导市场提供,但政府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
2、以城带乡,实现城乡文化的一体化。城市文化基础雄厚、设施先进、现代化气氛浓厚,城市文化反哺农村可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双赢。要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带动文化。建立城乡文化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城市扶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将城市文化资源逐步引向乡村,引导城市里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强势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实现城乡图书馆联网协作,促进城市图书馆的服务向乡村延伸,形成以城带乡、城乡文化资源一体化的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格局。
3、社会共建,多措并举齐建农村文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在农村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尝试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活跃各种市场化的实践,在投资审核、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农村文化产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兴建更多适合农民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农村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和基层群众参与管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加强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发挥旅游业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4、重视农村文化自觉的培养。文化自觉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培养农村文化的自觉,是实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前提。要加强农村学校教育在农村文化自觉自信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要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普及活动,形成农村文化的再造机制;要加深对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农村文化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的意识和责任,建立一套共同认可的文化体系和文化自觉、自愿、自发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农村文化自觉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文化自觉的养成需要细水长流、润物无声,通过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城风乡渐,用城市文化涵养反哺农村,最终形成农村文化的自觉、自发、自省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