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上虞市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2014-09-15 00:57:17  
字体大小:【

 

王胜祥    谢文先
 
    为了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发展建筑业的经验,做大做强新洲建筑业,9月24日-27日,武汉市新洲区政协副主席汪宏星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区政府办、建设局负责同志一行11人,赴浙江省上虞市对建筑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就有关问题与上虞市政协、上虞市建筑业主管部门座谈,并实地考察优质建筑企业及其建设工地。通过较为系统的考察、交流,大家对上虞建筑业发展历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我区建筑业的发展增强了信心。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上虞市是隶属绍兴市的县级市,是闻名全国的“建筑之乡”。版图面积14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8万。建筑业是上虞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员15万人,农民人均收入有三分之一来自建筑业。考察组上虞之行,亲身感受了上虞建筑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是产值规模大。
上虞建筑业历经上世纪90年代民营化改制、鼓励创优等政策激励和实施内强外拓战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业产值连续多年位居浙江省各县市区前列,去年突破了700亿元大关,实现利税45亿元。
    二是资质水平高。
目前全市共有建筑企业168家,其中特级企业7家、一级企业25家、二级企业48家、三级企业65家、劳务企业23家,高资质企业的数量较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65万,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1200名,二级注册建造师1500名。

    三是市场占有广。
上虞建筑业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高歌猛进,占领了群雄逐鹿的大上海建筑市场的制高点。他们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北京奥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历史性机遇,开疆拓市,已在国内29个省市开辟了区域性市场,其中2009年5亿元以上区域性市场14个;2009年境外业务达到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四是整体实力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上虞建筑企业仍然坚韧不拔,显示出承接大项目的强劲势头。2009年全市建筑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50余家,承接1亿元以上大型工程达60余个,其中造价超过3亿元的项目8个。工程创优卓有成效,累计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600余项,其中2009年创国家级优质工程14项,省市级优质工程80项。

    五是经营领域宽。
除建筑主业外,已涉足建材、装饰、房产、酒店、旅游、煤炭、电力、钢铁、教育、港口、高科技农业等多个行业,多元经营已具一定规模。
    六是社会贡献多。
财政贡献方面,建筑业上交的地税占全市地税总收入的比重多年保持在20%以上;公益事业方面,累计捐献社会的资金超过了9000万元,其中2009年800余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快改革步伐,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机构。上虞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建筑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市”的好产业,一张打响上虞的“金名片”来抓紧抓实,在机构设置上,1998年初专门设立了市建筑业管理局,作为政府组成部门,负责全市建筑业的管理工作,下辖1室3科3个办事处3个事业单位。在浙江较早单独设立专门的建筑行业管理机构,为上虞建筑业率先发展、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从1992年起,上虞就开始尝试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1998年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部改制成民营建筑企业。在企业股权分配上,实行经营者绝对或相对控股、管理层持股等方式,由此揭开了建筑业二次创业、搏击市场的新篇章。

    三是构筑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改制以后,企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工持股会,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权限和决策程序及对经营层的责任制和考核办法,建立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二)注重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1.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壮大
    在建筑企业改制时,专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产权界定中扩大企业集体所有比例,缩小乡镇或主管部门比例等,使企业具备更高的发展起点。在税收政策上,连续多年对企业所得税征收实行目标管理,在稳定税源,保持税额增长的前提下,放水养鱼,尽量减轻企业发展的负担。在发展政策上,2007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建筑业发展进一步激励支持。面对上虞建筑企业喷薄而出的上市激情,上虞市政府出台了《推动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上市后备企业管理办法》,并成立了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在一盘棋上谋划企业上市。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争先创优
    为了加快建筑业发展,上虞市提出创建“全国建筑强市”的目标。每年年初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对年度考评优秀的企业、优秀企业经理给予荣誉和重奖。对每个获得“鲁班奖”的企业奖40万元,并授予项目经理市级劳动模范称号。推荐优秀建筑企业老总入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治上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在社会上形成发展建筑业有功,建筑企业老总有地位的舆论导向。

    3.推进科技进步,增强创新能力
    以特级企业资质就位为契机,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装备改造传统建筑业,实现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升级。重点督促特级、一级企业推进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引领全市建筑企业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高。

    4.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整体实力
    把加快建筑业的结构调整作为工作的主线,坚持“培育大型企业,优化中型企业,发展专业企业和劳务企业”的调整方向,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集团向工程总承包发展,成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既从事工程承包,又从事多元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引导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逐步改造为管理密集型企业,增强其竞争力,同时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从事基础设施施工的市政、公路、水利企业,使其成为上虞建筑业的新亮点;对部分三级总承包企业,利用市场新机制改造为专业承包企业,走新发展之路,突出专业技术,使其成为技术密集型企业;鼓励、引导一级以上企业成立劳务企业,使大企业走上管理型公司、劳务企业走上市场的发展之路。

    5.调整经营结构,形成多元经营格局
    继续引导企业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特别是综合性的大企业集团,根据自身条件在从事房地产、旅游、餐饮、商贸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进入发展前景广阔的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交通等产业,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建筑主业与多元经营形成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既拓展了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又增强了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和行业经济效益。

    (三)践行先进理念,构筑产业发展高地
    1.敢为人先,步步领先
    近几年来,上虞建筑业成功实现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控股、兼并和扩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跳出建筑做建筑”、“超出竞争搞竞争”的经营理念和“以资本换市场”、“以资本换人才”的运作模式。他们跳出单纯建筑生产经营的轨道,向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上虞五洋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他们已经由原来单纯的建筑承包商变成投资合作人。亚厦股份的成功上市,是上虞利用资本市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最新成果,引领着上虞建筑业一场上市浪潮,像杭州湾畔的钱江潮一样,正以惊人的力量席卷资本市场。2007年,五洋公司等18家建筑企业联手,共同启动建筑业总部大楼建设,设计高度为52层207米,是目前全国县级市第一高楼和上虞城区新的标志性建筑,建成后将成为上虞市建筑企业总部基地、建筑设计创意中心、行业管理服务平台,为所在地区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强市场开拓,实现行业市场升级
    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对国内市场,提出了“巩固长三角,发展环渤海,挺进中西部”的思路,以房产带动建筑,以投资拓市场、合作拓市场等策略,积极开拓新市场,努力形成区域性块状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外经权优势,加快推进由纯劳务输出向专业、项目分包转变,向施工总承包乃至工程总承包转变,目前业务已拓展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项目承接上,引导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主动跳出低端市场,向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赢利水平高的高端市场进军,逐步实观市场的升级。

    3.重视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升级
    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以管理升级推进企业发展。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战略管理。引导企业在对市场、行业、内外部环境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突出主业发展,核心业务能力的培育和整体优势的发挥。二是财务管理。督促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抓好融资、投资及对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资金监管和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建立企业内部价格体系,制定目标成本,并把成本分解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好成本核算,及时搞好工程竣工结算,减少和防止工程款拖欠。中富建筑集团年总产值60亿,每年税收5000万以上,旗下拥有16家分公司和3家涉外参股公司。总公司强化财务管理和控制,分公司经理由总公司派出,建筑工程实行项目经理承包制,融资由总公司组织,分公司承担银行贷款利息。这是目前上虞建筑业较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三是现代管理。为企业搭建平台,使企业更好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物资采购、成本核算等环节,积极采用观代化信息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四是质安管理。督促企业认真贯彻《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节能政策要求,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一步强化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进一步提高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保证能力,进一步抓好建筑节能,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4.构筑人才高地,提升行业整体素质
    企业专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人才结构的调整。他们的经验是:首先,建立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努力留住人才。支持企业通过实施项目成果奖、技术折价入股等分配形式,强化对人才的激励,使企业骨干产生了向心力,对于保持企业发展后劲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对业务骨干的考核更加具体和明确。其次,企业利用雄厚的资金和完善的劳动保障体系方面的先发优势,大力吸引人才。许多企业在发展工业、旅游、媒体等其它行业时,大量引入金融、法律、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人才,使企业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升。第三,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技术队伍建设,努力通过人员素质的提高推进行业的科学发展。

    (四)实行行业管理,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上虞市建管局会同上虞市建筑业协会共同做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凡是建管局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协会都可以参与。协会选举有影响、有热情、有精力的企业家担任会长;聘请一名副市长,市人大、市政协的老领导担任名誉会长;聘请市建管局局长为协会顾问;通过组织的力量、老领导的影响助推协会开展工作。协会在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自身建设、深化改革、服务企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市建管局主要抓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重点放在建筑业企业年度综合考评上。制定《上虞市建筑业企业综合考评办法》,联合建筑业协会对全市建筑业企业的经营规模、项目档次、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社会信誉、人才科技、市场开拓、外资引进等方面进行年度考评,作为评比当年度全市建筑业“综合实力二十强企业”、“建筑施工先进企业”等各类先进企业的依据,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全面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

    二是重点放在企业发展平台建设上。企业资质、从业人员资格特别是项目经理队伍平台建设,是关系建筑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优化企业人才队伍,不定期地赴沪、杭、甬等地,上门为企业举办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2001年至2009年,累计帮助企业培训各类人员达2万余名。为提升企业资质,每年都制订企业资质晋升计划,坚持“事前、事中、事后”三手齐抓,对列入计划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帮助企业升资质、上层次,甘当企业发展的辅导站、加油站、服务台,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服务,全过程帮扶。

    三是重点放在优化市场秩序上。按照“服务于发展、还权于市场”的要求,认真清理了历年来颁发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件、规定,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诚信记录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请出制度,加强工程招投标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联系配合,加大对建筑领域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打击力度。加强劳动用工和民工工资支付管理,规范建筑劳动用工和民工工资支付行为。适时推行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业主支付担保和保修担保等担保方式,切实保障工程款支付和建筑工程质量。

    四是重点放在建筑业整体品牌建设上。金字招牌的形成是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晶,是建筑行业的宝贵财富。在宣传推介上,不遗余力注重对企业的宣传报道,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联合报社、电视台推出“建筑十强企业巡礼”等专题宣传活动,经常性地在国内知名媒体上推介上虞建筑业和建筑企业。

    三、几点启示
    (一)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建筑业发展的前提。上虞市委、市政府对建筑业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鼓励建筑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管理体制上较早单独设立建筑业管理局;改制中抓住产权制度创新的先机,利用民营机制的先发优势,大手笔地经营;目前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孕育和造就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建筑业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当前,我区应始终坚持把建筑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来扶持,因势利导,出政策、给待遇、重激励、重帮助,全区上下进一步在市场、人才、质量、多元化等诸方面解放思想、敢于突破、统一认识、落实行动,把是否支持建筑业发展、建筑业是否实现大发展当作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来对待。

    (二)把握机遇、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能力是建筑业发展的内因。
三十年前上虞建筑业“闯上海滩”成就了“上虞建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虞借助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打出了建筑强市的品牌,赶上了浦东开发、沿海经济大发展的头班车。在当前抵御金融危机“寒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大背景下,主动出击,参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以及西北、东北经济板块的建设,应是我区建筑企业求发展、创品牌、上层次的重大机遇。

    (三)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构筑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是发展壮大建筑业的关键。
上虞一批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创业者,运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来经营管理企业,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同时积极实施目标管理和人本管理,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运作效率。相比之下,我区建筑企业在完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引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方面还有一段较长的路程。

    (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争创一流的意识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上虞建筑企业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攀亲结缘,聘请专家担任研发顾问、指导老师,借“梯”登高,通过上下联动、里外配合,从而汇成品牌建设强劲态势。因此,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催生产业集群,是壮大我区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高水平的服务是建筑业发展的保证。
上虞市建管部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有利于上虞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建筑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的事,都认真去做。涉及企业经营、内部管理、市场开拓等企业自主权的事情,企业自己可以解决,不希望主管部门介入的,主管部门坚决不干涉。涉及企业资质、从业人员资格、各类评优、工程创优、建筑整体品牌宣传建设,与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络,企业自己解决不了,或解决有困难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全力服务,帮助解决。而我区建管部门人少事多,在建筑业工程质量监管上就耗费了大量精力,因此,强化建管部门职能、高起点建设行业协会和推进协会高质量的运作,是我区建筑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加快我区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区建筑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大建筑、大企业、大市场”的观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对社会的贡献不断增大。2009年我区建筑业在逆境中奋进,上缴本级财政3.2亿元,从业人员达15万人。建筑业慈善明星辈出,已累计向社会捐款8000多万元。建筑业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新洲知名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上虞等全国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建筑业在思想观念、政策支持、发展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养、打造品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区建筑产业,特此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快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大力宣传,努力营造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建筑业的突出贡献,提高从事建筑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对市场开拓能力强、就业带动明显、改革发展成绩突出的建筑企业,予以表彰。同时适时召开推介会和洽谈会,宣传推介建筑业企业,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知名度。引导社会克服“仇富”心理,实现从重效率到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转变,组织新闻媒体本着鼓励、支持、肯定的态度,大力宣传建筑业的成绩和新洲营造的发展环境。

    2.政策支持,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宽松环境
    一是针对建筑企业反映不同街镇、区街之间扶持政策不统一,导致企业不公平竞争的问题,建议区政府统一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公平竞争,避免企业外流。

    二是建立畅通的融资渠道。建筑业要做大做强,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是很难实现的。政府应为建筑业企业与银行合作牵线搭桥,拓宽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其资本运作、加速发展搭建平台。
三是将有关政策扶持资金适当投入建筑业,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3.加强领导,推动建筑业加快发展
   一是建立区领导联系建筑业企业制度。建立完善区领导联系建筑业企业制度,帮助企业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利用各种机会为建筑业企业开拓省外、国外市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二是针对我区建筑企业在武汉市内承接工程遭遇属地纳税、注册地纳税之间难以取舍的窘境,区政府应加大税收协调力度,协调市内有关城区遵守武汉市税收征管办法,力阻我区税款流失,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三是每年以区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全区建筑业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让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

    (二)加强扶持引导,把我区建筑业做大做强
   1.狠抓工程质量,树起良好品牌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业企业必须以优良的工程质量赢得社会信誉,以良好的社会信誉占领市场。建管部门要深入开展创建“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业之路,狠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下力气创建文明标化工地,用良好的质量、突出的业绩,在强手云集的省内外市场树立信誉,赢得一方天地。

   2.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整体实力
    科技研发和应用是提高工程质量、开拓建筑市场的有力支撑,也是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保证。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建筑业技术创新机制,建立企业技术进步发展基金,用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财政、税收、金融、建设、发改等部门,对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

    3.加强引导,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引导观念更新。引领企业坚持资本经营,以资本换市场、以资本换人才,只要认准发展方向与前景,大胆开展资本运作,以资本换市场、以资本换人才,不一定要等到资本积累达到怎样一个水平再去考虑资本运作的问题,资本积累与资本运作完全可以同时进行、互相推动,争论孰先孰后只会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怪圈,重要的是认准目标,结合自身条件或创造有利条件,积极付诸行动、抢占市场先机。

    二是加强产业引导。以“经营建筑”的新理念来抓产业结构调整,把建造建筑产品转向经营建筑商品,增加企业效益,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为此,要加快企业调整经营结构,鼓励大企业向建筑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左右拓展,促进多元化经营,形成大建筑业特色、跨行业特色和跨地区特色。鼓励实力强、上规模的一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吸纳有条件的专业企业组建集团,增强多专业承包能力和龙头带动能力。引导、支持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专、精、特、新等技术和管理特色。

    三是人才战略引导。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营管理要向知识型、高效型转化,要培养和吸纳适应市场需要、与大建筑业接轨的综合性人才,推进一线工人技能培训的“阳光工程”,尽快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考评引导。要研究制定有关办法,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科技进步和队伍管理等项内容实行年度量化考核,评先创优,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全区建筑业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形成一批管理水平高的大企业、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

    (三)强化监管职能,鼓励企业加强管理
    要强化建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寓服务于监管之中,监管服务两者并重,互相促进,鼓励企业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为培育建筑强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一是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狠抓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积极帮助企业优化人才队伍、提升资质、拓展市场、打响品牌,方便企业日常办事。对职责范围内企业需要办的事,坚持能简则简、能快则快;对职责以外的事,坚持全程代理、帮助办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二是加强招标投标市场管理。严格工程招投标统计和考核的有效做法,把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和招投标市场的监督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加强建筑劳务市场的管理。加快劳务分包改革,鼓励成立劳务分包企业,鼓励我区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成立自己控股或参股的劳务分包企业。禁止非劳务企业的包工头分包工程,规范建筑业企业用工行为。杜绝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隐患,解决劳务人员难以管理,避免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

    四是不断完善治理机制。良好的治理机制应包括明确的发展战略、清楚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决策体系、完备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先进的企业文化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就治理结构而言,要努力向投资、决策、执行、监督机构分离的方向迈进,以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这一社会资源的最佳组合。

    五是规划建设建筑业总部大楼。建筑业总部大楼对于解决我区建筑企业办公用地紧张、发挥建筑业总部基地优势、增强政府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高建筑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提升城市总体形象和品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借鉴上虞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的经验,在邾城或阳逻选址,规划建设集管理、科研、技术、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洲建筑业经济总部大楼,统一规划设计,费用由入驻企业分摊,聚集优质企业入驻,吸引优秀人才落户,增强我区建筑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保证建筑业的发展后劲,实现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协会建设,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行业协会是政府实施行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力量,是党加强社会管理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社会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是借鉴上虞建筑业协会运作模式,聘请区级老领导担任协会名誉会长,倚重老领导的影响,尽快理顺协会工作机制,完善协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联合,优化结构调整,加快行业发展。
    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企业到外地学习参观,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以开阔思路。同时,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我区“传道、授业、解惑”。

    三是协助政府和主管部门搞好行业自律,引导企业树立“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是经营企业永恒的主旋律”这一正确的经营理念,规范企业的行为,提高全行业的守法经营意识。
    四是协会紧密联系企业,关心服务企业。经常性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主动上门开展“保姆式”服务,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民工的建筑专业技能培训,吸收农民工加入建设行业工会,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研发、资质晋升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建筑行业快速发展铺平道路。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