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对”要靠“摸得准”
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省政协十二届二次常委会会议上,12位政协委员聚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真言、献良策。
真知灼见的背后,是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是务实重行的好作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人民政协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人民政协主要通过协商发挥作用,这种作用靠说得对。
说得对,靠的是摸得准、研究透。
这就要在调查研究上下真功夫、实功夫,传承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的好作风,苦练察实情、听实话、办实事的基本功,在“身入”“心至”中提高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
恪尽职守诠释担当,奋发有为彰显价值。
曾有人形容,“干部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就像地里的麦穗,身子越低,分量就越重。”
牢牢抓住调查研究这个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动”起来“深”下去,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就一定能为湖北改革发展大业凝聚最广泛的共识、最充分的智慧、最广大的力量,画好最大同心圆。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李少平常委代表省农工党建议
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坚决落实改革举措,教育干部群众以大局发展推动局部利益的改善。
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并重。以规定要素的分配原则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部分科创扶持资金市场化操作。政府定位为天使基金管理者和创投人。
借势借力,强化科技管理部门建设,整合科技资源。
以企业为主体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对龙头企业负责人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培训。
鼓励和支持团队(个人)创新企业,建立健全院士专家工作站,抓好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人才平台建设,借机构整合充实和加强科技工作者力量。
破除科技成果“宁可放旧”怪圈
孙涛垒常委代表省九三学社建议
改革职务科技成果所有制。探索试点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创投引导等政府基金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政府引导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建立适宜的尽职免责制度,推行重点科技行业“企业先行投入,政府后期补助”机制。
做实科技人才政策。以“人尽其才”为原则,取消过于形式化、实质意义不大的人才计划、人才工程。职称评定时将参评对象所从事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
制定专门的科技型企业采购目录。规定大型国有企业的采购目录中,应有一定比例的民营产品。
高水平打造开放合作平台
李健常委代表省工商联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打造“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的“湖北样板”,把营商环境纳入地方政府考核。
沿着产业链条跨区域开展产业布局调整,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搭建有效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直播经济、新女性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壮大。
围绕我省优势产业板块,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度,对积极参展的中小企业适当给予补贴。
围绕多式联运,打好转运牌。推进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提升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力发展转口经济。
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作用。加强技能培训与产业对接。
加快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孙荣洲常委代表省政协经济委建议
高度重视扬我省国有之优势、补民营之短板,全面激发国企民企的创造活力,共同打造优势产业。
抓紧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意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存量变革;培育壮大新经济,促进增量崛起。
化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实际创新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提高直接融资、股权融资比重,尽快落实企业减税、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两个“大礼包”,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解决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突出问题。
数字、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徐旭东代表省致公党建议
重点扶持、集中政策资源、加强正向激励机制,打造龙头企业,强化其行业带动能力。
完善产学研售协同体系,重点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产业链融合,充分激发我省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热情,拓宽融合发展产业链条。
营造开放合作环境,优先开展政企合作,强化数字经济企业融入意识,更好融入实体经济建设。
加强对初创型企业扶持,减轻企业发展负担。
发展我省风投市场,研究制定风投市场发展政策,吸引国内知名风投企业来鄂入驻,尽快培育本土风投基金。
实施智能制造强省战略
叶春松常委代表省民盟建议
坚定不移地实施智能制造强省战略。加强政府公共技术供给力度,加强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完善支持政策,设立智能制造基金等。
坚持技术创新,重点支持发展智能制造的技术攻关,加大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融合,引导企业成为编写标准的主体,制定出我省智能制造的“中国标准”或“世界标准”。
从宏观角度创新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培育培训,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科研人员和技师。
充分发挥武汉“设计之都”对智能制造的引领作用。
建立健全“湖北标准”体系
刘嗣元常委代表省政协提案委建议
比照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办法措施,出台鼓励我省高水平企业和团体标准的制定、应用与推广政策。
研制与推广应用并重,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建立健全“湖北标准”体系的作用,建立标准制定工作体系,引导技术先导企业向卖标准与服务转化,推动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机构有序发展。
将标准化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增加技术标准在科技进步奖励中的比重等。
围绕小龙虾产业、光电子产业和航空物流产业,加快制定发布一批全国领先的团体标准。
多渠道培养标准专业人才,营造重标准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发展武汉大临空经济区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江利平代表省台盟建议
“武汉临空港经济开发区(东西湖区)”是全国唯一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成立武汉大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成立武汉大临空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整合两市三区和湖北机场集团的行政与经济资源,共享政策资源。
统一编制高水平的武汉大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招商、统一建设、共同开发,实现临空产业互补与互融。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在环保、消防等方面享有直接审批权限。
高质量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
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刘永泽常委代表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建议
推广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经验,主动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
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大力支持省内企业十一类研究开发活动,强化中试基地建设等。
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设立省级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专项投资引导基金。
建立龙头企业研发补贴专项基金、“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机制。以龙头企业为骨干,构建产业群、延伸产业链,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邹进文常委代表省民革建议
制定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规划与服务。武汉东湖高新区“新黄金十条”等创新举措及“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等政务服务改革,建议向全省推广。
实施有效激励型的财政政策,引导激励型财政资金更多地运用到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上,避免恶性竞争。
培育有利于创新的资本市场,着力打造覆盖创新型企业生命周期的股权融资链和债权融资链。
大力推进创新园区的产城融合。做好产业规划和布局,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交通、物流、房地产、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为创新型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补上资金链这个相对短板
杜耘常委代表省民进建议
制定《湖北省关于创新驱动发展金融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凸显湖北特色。
筹建创新驱动发展银行,鼓励金融部门进行针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金融创新活动。
筹建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政策性银行或民营科技银行,鼓励各银行建立科技金融中心、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或者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
提升政府创新驱动发展引导基金的引导绩效,增加财政引导资金数额,积极争取国家有关基金在湖北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
成立全天候运作的以金融资本对接为中枢的创新驱动发展交易所。
举办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的“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交易大会”。
降低企业隐性交易成本
刘传江常委代表省民建建议
避免因制度创新不足或制度安排不当导致的隐性制度性交易成本。如资源错配挤占、挤压导致的市场要素价格上升等。
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科学有力的制度创新,使制度和风险能够良好匹配,降低整个社会风险水平。
降成本政策需要打“组合拳”,避免出现制度性交易成本明降实不降。
实施营商环境动态评估机制与办法。如参照自贸区的标准,分步实施各县(市、区)域营商环境负面清单政策;制定出台市、县两级优化营商环境办法。
出台一批有含金量和有可操作性的降低隐性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