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进,机遇难得
3月初,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仲志余作为第一提案人,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统筹实施引江补汉工程的建议”联名提案。
武汉市政协副主席徐旭东、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总工程师高宗余等全国政协委员参与提案联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仲志余委员介绍提案背景时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中,国家同步实施了汉江中下游四项补偿工程,有效促进了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对汉江下游兴隆以下河段的供水灌溉、生态、航运、发电等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徐旭东、高宗余委员认为,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引江补汉工程,机遇难得。工程实施后,既能进一步提高南水北调保证率,又能实现沿江水量丰枯调剂,为解决湖北汉江流域水资源、水生态问题带来重大机遇。
委员们说,湖北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引江补汉工程,早在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实施之初,就部署开展引江补汉工程线路和汉江中下游需水量研究。
技术经济可行,地方呼吁迫切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委员们建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进一步完善引江补汉工程技术方案:统筹考虑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建设,在顶层设计上留足空间。
委员们说,结合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要求,系统考虑汉江基本生态需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生态调度、水华防控等多种因素,综合论证,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需水量24.6亿立方米。他们认为,引江补汉工程作为战略性工程,应予以充分考虑。同时,将沿线补水工程纳入干线工程一并建设,将鄂北二期增供水量纳入规划。
委员们说,湖北省鄂北岗地、鄂中丘陵区干旱缺水严重,是旱灾易发地区。他们认为,经综合研究论证,工程沿线补水5.5亿立方米、鄂北二期增供2.5亿立方米,采用引江补汉绕岗自流补水方案优于汉江提水方案,可一劳永逸解决缺水问题,技术经济可行,地方呼吁迫切。
进一步优化沿线补水工程线路布置,沿线补水分干线与龙安1线共用取水口,分设闸门独立取水,设计流量由40立方米/秒增至55立方米/秒,经宜昌市夷陵区、远安县、南漳县等,于襄阳市襄城区回龙河进入汉江新集库区,全长175公里。
委员们说,目前引江补汉工程推荐输水总干线采用龙安1线,沿线补水工程在乐天溪处设分水口向沿线宜昌、荆门、襄阳市补水,线路总长206公里。他们认为,优化后的补水线路不仅有效利用了当地水库调蓄资源,供水可靠性更高,还可实现向汉江襄阳——兴隆河段补水,同时避开了青峰断裂带,地质风险小,也不涉及重大生态保护红线,避让了环境敏感区,一定程度上可与龙安1线总干线互济,综合经济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