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在多数患者不便到医院的情况下,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少人都享受到了在网上向医生咨询的服务,有些还在网上开处方、配药。
但是,要完全实现就医的“网络化”,还有不少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让线上咨询与线下治疗衔接更顺畅?何时实现线上诊疗医保全覆盖?全国两会上,互联网医疗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应用 抗疫艰难期线上诊疗挤爆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1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冠免费义诊访问量超过1亿,救助平台聚焦的医生超过3万名,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129.4万人次;平安好医生疫情期间平台访问人次达到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截至2月12日,春雨平台上“共同抗击冠状病毒”线上义诊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00万人次。
从上述这些第三方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统计,可以看出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有多热。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介绍,在疫情期间,协和医院开通的线上门诊,累计接待患者超过10万人次。提供的服务从早期的门诊咨询,到后来的派药、开处方。“疫情期间,由于防疫的需要,协和医院非新冠肺炎门诊接待量受到很大限制。线上门诊的开通,为满足大量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就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
期待 线上就诊的医保报销要快捷
据了解,疫情期间,武汉大多数三甲医院都开通了不同类型的线上门诊。市民王先生说,有了线上门诊,小病确实不需要再冒交叉感染的风险去大医院,“但是如果要看重病,感觉还是去医院方便一些”。他说,相比线下就诊,线上医疗在医保报销上并不方便,而且订单提交后领药的时间也需要等较长时间,比起上医院并没有节约多少时间。
王先生的体验并不是个例,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2月3日、6日,国家卫健委连续下发《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又印发《关于开展线上服务进一步加强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远程医疗服务、推进人工智能服务等方式拓展线上服务空间,缓解线下诊疗压力;同日,武汉市医保局为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开通医保支付。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联网医疗机构复诊可依规进行医保报销。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在线诊疗”“数字健康”方面的应用,加大5G等基础设施在医疗系统的布局,推动医院信息化、医疗设备智能化、在线平台便捷化。
代表委员说 还有一些政策瓶颈需要破解
胡豫委员表示,互联网医院是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借助互联网+技术,未来医院可延伸到社区卫生所和家庭,避免大量患者聚集到大医院,实现分级诊疗。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很多生活习惯,这其中就包括就医,随着医联体的建立,未来我们不再需要大病小病都挤大医院,这也会是我们医改工作今后的方向。目前,在医保衔接、异地医疗费结算等方面,互联网医疗还有一些政策瓶颈需要破解。但是在国家层面,已经为互联网医疗的大力发展开了绿灯,这些问题也将在今后的医改中得以解决。
“线上问诊、无接触购药、远程医疗指导……”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智能制造部主任禹诚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互联网医疗带来的种种好处。疫情期间,禹诚是下沉社区的志愿者,也正是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她表示,即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也可继续鼓励推广互联网医疗、线上问诊等模式,让大家少跑腿,减少风险。相信这也是今后医疗服务的一个趋势。
禹诚认为,首先是要加强宣传推广,尤其是农村地区和中老年人群体,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而中老年人因慢性病存在长期有问诊和购药的需求,与城市人群和年轻人相比,他们反而更需要互联网医疗的支持。
其次就是应该尽快完善互联网医疗在基层的落地,推动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帮助乡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水平,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禹诚说:“为了让老百姓在线上就医更放心,对互联网医疗还需要不断完善配套技术和政策监管。同时还要用好大数据管理,让线上问诊与线下诊疗无缝对接,建立电子健康管理档案和数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