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我要履职尽责再加力,这是学术责任,也是社会责任。”5月19日晚,刚刚抵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教授龚胜生与长江日报记者连线时表示,他已做好准备,将围绕资源枯竭型村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几天前,龚胜生刚从大冶调研回汉。去年以来,他频频深入资源枯竭型村庄调研。“资源枯竭型村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困难,是脱贫攻坚中的薄弱环节,需要格外关注。”去年,龚胜生格外关注资源枯竭型村庄的环境综合治理,他希望发挥学术专长、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提出高水平建议。
龚胜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2019年8月,他组织了一支由博士生组成的“资源枯竭型村庄环境综合治理”调研小组,从武汉出发,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龚胜生把调研目标锁定自己特别熟悉的老家——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这是一个曾经以煤炭、铁矿石开采为经济支柱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在涟源市政协支持下,一支联合调研队组建了。调研期间,龚胜生自驾车辆,带着调研队员,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对资源枯竭型村庄进行实地踏勘和走访座谈,每天早出晚归,行程近百公里。时值盛夏,骄阳似火,他们深入废弃矿山、损毁耕地、塌陷天坑、受损农舍、排水坑道、尾矿堆场等进行实地考察,每天汗湿全身好几次。“那几天,太阳太厉害,大家皮肤都晒脱了皮。”
资源枯竭型村庄大多位于山上,盘山路坑洼不平、蜿蜒崎岖,一不小心就会出车辆故障和事故。一天,他开的车侧翻到路边2米多深的干涸水塘里,所幸速度不快,人无大碍。回想起那天,龚胜生仍心有余悸。
经历艰苦调研,调研小组形成了1万多字的调研报告。报告将资源枯竭型村庄面临的困境一一摆出:耕地损毁严重、住房安全隐患多、水资源缺乏加剧、水质污染突出、地质灾害频发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此次参加全国两会,龚胜生将提出“关于资源枯竭型村庄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的提案,建议国家把资源枯竭型村庄的环境治理和转型发展纳入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摸清底子、明晰责任、因地制宜、精准管理;部门协作、整合资源、区域合作、统筹规划;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乡村产业转型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