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要闻

惟楚有才 于今为盛   一切发展成果都是人干出来的,让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2019-01-17 11:14:40  
字体大小:【



一起读报告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人才是第一资源。

    当前,湖北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如何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攻克一道道新的“娄山关”“腊子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切发展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惟楚有才,于今为盛。我们要着力打造制度高地、开放高地、创新高地,让各类英才大展其长,让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优质的人才生态如何实现?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靶向引才,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金字塔”


    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从户口住房“红包”到创业支持补贴,从家属安置政策到精神层面激励,各地招才引智诚意十足。

    “地方政府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非常重要。”列席会议的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闫大鹏说,2006年,刚回国的他,通过华创会寻找合作伙伴时,一出现代版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让他深为感动,他最终选择了湖北。

    “湖北靶向引才模式,精准高效。政府给政策,企业搭平台,通过人才引进人才,从而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问题。”闫大鹏介绍,他回国后,先后为湖北光纤激光器产业引进10余位高端人才。目前,锐科生产的工业用光纤激光器和特殊领域用途光纤激光器,打破国外垄断,占据近40%市场份额,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制造的光纤预制棒,长3米、直径220毫米,单根就可拉丝8500公里,代表了全球工艺和技术的最高水平。”省人大代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表示,作为全球光纤光缆行业的领军企业,长飞始终坚持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精英管理团队。

    锐科和长飞两家企业所在地,武汉东湖高新区,已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18.2亿元,共集聚3名诺奖得主、53名中外院士、1477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6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以及1万名博士、6万名硕士、30万名本科生,国际人才“金字塔”体系初具规模。今年,将继续面向产业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吸引“高精尖缺”人才。

    活力奔涌的荆楚大地,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欢迎。

    2018年,湖北吸引38.87万大学生在鄂就业创业、57万大学生在鄂实习实训。


    倾心育才,让“湖北制造”培育更多能工巧匠


    一边是“招工难”“技工荒”,一边是就业难、压力大。

    一边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培养质量不高,一边是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普遍存在。

    我省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的20%左右,高技能人才仅为6%左右。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突破制约瓶颈,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省政协委员、襄阳市樊城区区长武义泉表示,为将襄阳打造成“中国技工之乡”。去年,市里专门出台政策,支持市场主体5年内新建20个左右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左右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个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经费资助;每两年通报表扬10名“隆中名匠”、50名“隆中工匠”,每人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5000元。

    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省人大代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教授程亚兰认为,要贴近实际,走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职业教育就会脱离实际;只有站在田埂上、守在机床旁、蹲在车间里,精准对接社会发展用工需求,才能培养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技能强省示范县创建活动,持续实施“百名优秀技能人才提升工程”和“百名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组织各类技能竞赛项目,搭设“金蓝领”成长阶梯,一大批技术精英脱颖而出。去年,我省18个项目、19名选手,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


    精准用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引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

    “2011年春节,在我的邀约下,马岭村9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短短7年,昔日落寞的村庄已开启村民变股东的幸福马岭新生活。我们村有气派别墅、现代大棚,还有老人休养所,山水环绕,如现代版的桃花源。”省人大代表、荆门市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表示,现在的城里人,往上数三代,不少来自农村,只要有机会,很多人都有回报家乡的愿望。要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念好“招才经”“引智经”,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

    “广大农民群体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省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严奉宪认为,要完善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培育前景广阔的产业项目,构建农民创业团队,提高本土人才综合技能,将其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既要壮大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等乡土人才,又要通过倾向性政策吸引外部人才柔性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引擎和智力支撑。”省人大代表、团省委书记张桂华介绍,2011年以来,我省连续选派7批共716名优秀青年博士,到基层开展服务锻炼,有效促进了青年人才向艰苦地区、基层一线“靶向”流动,实现经济、社会和人才效益的“三丰收”。

    去年,我省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定向招录选调生,启动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高标准实施产业特职人才计划,全方位拓展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基层选派1600余名各类专家,培养培训基层一线人才2500多人。并安排2亿元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全年新增返乡创业人员5.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