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常委专题协商会聚焦创新驱动发展速记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湖北建设作了新部署。10日,省政协召开常委专题协商会,围绕“推动创新驱动政策落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言献策。省政协常委和应邀参会的专家、企业家、地方政协负责人,在思想碰撞中激活智慧、集思广益。
他们感言,湖北最值得骄傲的是科教优势,但也有不少新的隐忧,迫切需要在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中,化势为能,加快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让科研院校和企业有更大获得感
从“科技十条”、“新九条”,到今年支持企业研发的“企业十一条”,我省出台创新政策的频率、力度和含金量都是空前的,有力促进了湖北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但是,委员们在调研中也发现,这些新政策落实的效果与初衷、预期还有不少差距。“政策衔接不畅、支持方式需调整完善、金融锦上添花多、人才政策系统性不强。”肖安民常委介绍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后建议,构建支持创新的科技管理新机制,落实创新政策的协调审查机制,编制科技管理责任清单、权利清单、完善监督机制,简化省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实施项目发展责任制,下发部分经费预算调节的权限,推动符合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审计方式。
武汉市政协副主席陈光菊在介绍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政策做法后说,目前也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待建、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不畅和创新意识知识产权意识有待提高等四大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引导和落实,设立高效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打造知识产权服务运营体系,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深化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等。
省政协委员骆清铭从高校实际工作出发建议,建立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省市在“双一流”评价的支持中充分考虑;加强顶层设计和沟通,明确科研机构和高校适用政策属地化管理政策;客观鉴定横向科技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降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税率,完善各类产学研后补助政策等。
协同创新 集聚发展
让创新驱动产生“裂变”效应
光谷生物城是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生物办主任但长春,用“落地生根”四个字表达了落实创新驱动政策的决心和力度,从错位发展、创新前沿、服务平台、科技金融等方面介绍了经验做法。
位于光谷生物城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由武汉多所高校参与组成,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业的资源整合、集聚发展的新格局,充分释放出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实现深度融合,竞争力大增,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光谷生物城”经验。
省政协常委李燕萍以该研究院为例作了完善科技创新链条的发言。她建议,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研究院公司化运营。完善投融资功能建设,协调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持续、足够的资金支持,协调各方资源成立生物产业专项投资基金。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构建省部之间,省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省地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动机制,建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备、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主持人、省政协主席张昌尔与大家探讨时表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学习。希望研究院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依托各高校生物研发力量与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再进一步。
黄石市政协副秘书长李满堂作为基层政协代表来到会场,就协同创新平台与共性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落实情况提出建议:加强普惠性政策的制定,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高校院所、企业的多方共建的投入机制,推动落实有关政策文件,明确制度及奖励标准。明确政策“红线”和免责条款,让科技人员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建立科技创新政策执行会商制度,研究解决盲点问题。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让创新驱动“鸟之双翼”更加有力
人才和资本对创新工作来说,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但长春介绍,除引导各路资本大力投资创新创业外,光谷生物城在引进高素质的创业团队上成果丰硕,这是其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8年来,光谷生物城引进了12位院士,23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7位湖北“百人计划”人才,19人成为“武汉城市合伙人”。其中“百人计划”人才、“3551人才”分别占东湖高新区的41.1%和34.9%。
张昌尔详细询问了光谷生物城“千人计划”人才、平台建设等情况,对与会人员普遍反映的科技人才奖励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他勉励光谷生物城继续发扬创新精神,进一步落实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政策,使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更有动力,向更高的发展目标继续进发。
省政协常委马忠星建议,以海外科技创新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思路、广泛招才引智。加快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建立相关服务平台。开展先行先试,设立离岸人才专项政策培育扶持,实施外籍人才绿卡制。探索离岸创新创业主体的咨询、创业服务一体化的孵化平台,形成海外人才来汉创新创业模式,营造便利的创业营商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环境和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良川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从教育着手,编写科技成果转化的讲义和书籍,在大学率先开设相关课程。同时,政府免费提供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让更多年轻人投身创新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