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行动纲领
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省,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切实遵循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总体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确立“三维纲要”,坚持生态优先,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继续秉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在全国发展方阵中总量进位、质量升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基
●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
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建成16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0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同步推进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转变
●厚植协调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丰富拓展“一元多层次”战略
格局统筹推进“两圈两带一群”“一主两副多极”发展
更加注重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更加注重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更加注重“四化”同步发展
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
更加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树牢和笃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潜力转化为巨大的绿色发展优势
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大力培育绿色增长点,更大力度发展绿色、环保、低碳经济
大力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健康养生、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
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品
●厚植开放发展新优势
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深化通关改革,全面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
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经验,整合武汉、襄阳、宜昌等地资源,积极申报建设中国(湖北)内陆自贸区,打造扩大开放新平台
有序推进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厚植共享发展新优势
更加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
提供更充分、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
“五个湖北”将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推进富强湖北建设
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材料、生物技术、绿色低碳、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一大批富有活力的中小微创新型企业
严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等优势产业,依托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搭建国家级“四基”研发平台
做强武汉至十堰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工业走廊
加快建设以武汉为中心、襄阳和宜昌为两翼、长江和汉江流域各城市多级发展的长江中游商业功能区
●推进创新湖北建设
加快推进武汉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和襄阳、宜昌分中心建设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和落实“科技十条”政策
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引导企业大力开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发展“互联网+”新业态
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
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和创业创新模式
稳健发展实物众筹、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
●推进法治湖北建设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全稳定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及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现代化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推进文明湖北建设
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等
实施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加大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力度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推进幸福湖北建设
确保到2019年,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稳定脱贫
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办法,确保分配公平公正
●经济平稳较快增效发展
经济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领先
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提前翻一番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培育2个以上收入过万亿元的产业和5个以上收入过5000亿元的产业,基本建成“四基地一枢纽”
工业化和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意识显著增强
精神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荆楚文化品牌更加响亮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迈入文化强省行列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目标全面实现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节能减排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在长江经济带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个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
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脱贫目标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现代化取得实质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
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幸福感明显增强
●依法治理水平全面提高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制度性成果
政府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覆盖
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健全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
实现社会治理制度化、法治化
未来五年,我们铆足劲这样干
●科技创新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深入实施“千名创新人才计划”“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金蓝领”及“工匠”型人才开发培养工程
着力夯实培育催生新企业、开发推广新产品、开辟拓展新市场的人才基础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基础设施
适度超前、突出优势、优化结构、完善体系,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对外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米”字形骨干网,对内形成城际铁路区域网络
加快新的“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巩固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襄阳、宜昌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及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通达能力
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
●产业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强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制造业国际化、服务型制造、企业家培育等工程
着力推进十大产业重大项目包
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形成2至3个产值过万亿的产业
深入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推进“智慧湖北”和“宽带湖北”建设,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
●空间载体
以“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为引领,继续发挥“一主两副”带动作用
重点推动3至5个经济基础较好、带动能力强的地级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支持20至30个发展潜力大、承载能力强的县市建设成为新的增长节点
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
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棚户区改造、城乡规划体系与制度创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工程
统筹推进农村交通、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环境综合整治等美丽乡村建设重大工程
●民生改善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大力实施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和各类人员就业促进工程,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教育信息化等工程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妇幼健康和计生服务保障等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