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之年
——攻坚之年
——关键之年
2016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明显减少
◆企业成本上升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得到遏制
◆财政金融风险有所释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光电子、3D打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实施100个左右省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重点推进1000项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应用
◆优化休假安排,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有效释放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发展“互联网+流通”新模式,推进电商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等建设,打造中部电子商务中心
◆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级资本金50亿元和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资金20亿元
实保障改善民生
◆力争全年实现14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完成38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任务,提高220万名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补助标准
◆认真做好恩施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政策
◆开工建设、货币化安置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41万套(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或改造
◆全面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餐饮油烟治理
◆安排转移支付资金20亿元,支持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市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抓紧实施“净土工程”行动计划,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试点示范
◆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
构建产业新体系
◆实施智能制造等九大工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领域实现突破发展
◆培育30个新兴领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打造100家行业骨干企业
◆重点抓好一批投资过百亿元、过十亿元技术改造项目
◆加快推进武汉、襄阳、孝感三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突破性发展旅游产业,力争年内实现旅游总收入4500亿元
◆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
◆加快实施与国家发改委协同推进的首批12个国际产能合作项目
释放发展新动能
◆进一步健全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个清单”制度
◆完善“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加快注册登记便利化
◆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探索运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风险投资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支持股权众筹、互联网金融等健康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继续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积极争取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继续支持武汉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加快推进三峡城市群、汉江城市群建设
◆鼓励支持各城市按照自身定位和“产城融合”思路,实现错位发展
◆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50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120平方公里
◆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实现1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发展大田托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
◆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
◆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绿色优质农业和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汉江堤岸综合整治、荆南四河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
◆安排10亿元资金支持全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总量进位质量升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省,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切实遵循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总体要求,牢固确立“三维纲要”,坚持生态优先,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继续秉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在全国发展方阵中总量进位、质量升级。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比2010年翻一番
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效发展,在结构优化、转型提质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提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个确保”目标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依法治理水平全面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支撑规划落到实处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创新湖北建设。实施“千名创新人才计划”“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和系列人才开发培养工程。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打造区位新优势。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米”字形骨干网,加快新的“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建设制造强省。形成2至3个产值过万亿的产业。推进“智慧湖北”和“宽带湖北”建设,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
强化空间载体支撑,拓展发展新格局。推动3至5个地级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20至30个县市建设成为新的增长节点。
强化民生改善支撑,补齐共享发展短板。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