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率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来我省视察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情况。
视察团实地视察了城市圈部分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节能减排工程、循环经济模式和高新技术产业,听取了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关于“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情况的工作汇报,与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并与省委、省政府交换了意见。
视察团充分肯定了湖北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认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开局良好,显现出鲜明特点。一是大气。省委、省政府立足长远,精心谋划,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一课题,放在国家改革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加以考量。二是实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新思路已经付诸实践,并且初见成效。三是系统。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经国务院批准之后,加紧编制印发了城市圈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等五个专项规划;逐步出台了投资、财税、土地、环保、金融、人才支撑等六个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形成了层次分明、步骤清晰、与总体方案相适应的成龙配套的实施框架体系。四是创新。武汉城市圈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龙头和动力,积极推进九个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
郑万通副主席在视察中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体内容之一。 “两型社会”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层次,它应当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方向;应当是一种自然和谐的人类社会存在形态和现代文明的生活状态;应当是一种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它要求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主动选择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形成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两型社会”建设的改革试验,正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这两大发展理念的结合点上,事关这两大理念能否最终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郑万通副主席强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和潜在风险明显增加,由这场危机带来的对现代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社会弊端乃至政治制度的思考,将会怎样发展,尚需时日进行观察。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那就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模式,具有无可辩驳的真理性和生命力。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必须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转变。
郑万通副主席指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应当也必须放到当前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去研究、去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研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重要问题,着重解决我们发展方式上的粗放性弊端和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把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承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打造核心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战略方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应当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决防止新一轮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他强调,要加强对“两型社会”的战略研究,充分发掘各方面优势,制定更为明确的武汉城市圈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远景目标,进行更为准确的全局定位,充分发挥交通、通讯枢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科教实力雄厚,城市群密集,工业化、城市化程度高等优势,通过自身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示范标杆。要大胆闯、大胆试,不畏难、不避险,力争近期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在坚决限制和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预期效益低下的劣势产业的同时,集中优势力量,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升级换代。要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丰富的水资源,营造一流的生态宜居环境。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由人民来共建,为人民所共享。
省政协主席宋育英,常务副主席李佑才,副主席郑心穗,秘书长王树华,副秘书长黄立国,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白景义陪同视察。
(人口和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