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assign categoryAttribute = getCatego... 地方两会聚焦做好“加减法” 共抓大保护 - 会议新闻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
首页 >历届会议 >政协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会议新闻

地方两会聚焦做好“加减法” 共抓大保护

2017-01-20 11:04:04  
字体大小:【

    加强沿江工业园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湖北省政协委员蔡俊雄担任湖北省委沿江排污督查第八组组长。在调研过程中他了解到,湖北省在1061公里的长江和380公里汉江中下游河段两侧共分布工业园区约84个,占全省省级以上工业开发区总数的70%左右,其中各类重化工及造纸企业500余家。因此,他认为有效提升沿江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确保长江水质及生态环境安全,是一项重大责任和任务。

 

    沿江工业园区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园区先期规划不合理,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先天不足,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滞后,园区的风险防控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园区事故环境风险协同应对机制不健全,缺乏集中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

 

    建议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环境风险防控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中。强化规划管控,加大整治力度,从源头防控环境风险,同时,各园区应结合区域实际,探索建立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把环境风险拒之“园”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严格监督企业构筑首层防控网的同时,要加强园内二级环境风险防控网和园外三级环境风险防控网的构建,因地制宜建设园区的事故应急池,确保企业的首层防控网出现问题后,各事故污水、消防废水能在园区内得到有效收集,同时还应在园区雨水总排口和周边水系之间建立可关闭的应急闸门,确保事故状态下进入雨水管网的事故废水与外环境有效隔离。完善园区环境风险协同应对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提升园区环境风险防控应对效率。同时,积极探索纪检监察、消防、环保等多部门环境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联合执法、案件报告和移送、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不力的园区和企业的惩处力度,强化园区和企业的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确保各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助推湖北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省政协委员温兴生认为,湖北作为中部唯一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碳市场各项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建议湖北应加快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碳市场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实现节能降碳、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赢。探索碳排放权交易的体制和机制,在制度设计、数据核查等方面做出样板和成效。构建法规保障、政策支持、市场管理、智力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数据基础;优化体系设计;提升市场能力;争取中国碳排放权登记管理有限公司落户湖北;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子基金的形式设立湖北省低碳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建立长江中游生态经济协作区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串联上中下游11省市,是国家实施跨区域合作、以大开放推进均衡发展的大试验。国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首开省域合作,民盟湖北省委提出,可以就此探索长江中游生态经济协作区的研究和构想。

 

    目前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作中存在经济协作方式转型滞后、平台相当缺乏、机制尚待建立的多方面问题。从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看,主要是区域综合交通互通化依然渺茫,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速度不快、新型城镇化进展依旧缓慢、农业产业化推进平台缺乏、生态化联动仍未启动。

 

    对此,建议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经济协作区的基本构想,建立全区域的生态发展协作机制。在行政主体中,从中观操作到微观实施,建立纵向负责横向联系的区域生态发展对接机制。建立维护生态权益与支持区域生态发展行动机制。建立以绿色生产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经营机制,建立行业联合及互相带动区域生态发展合力机制,建立以生态服务促进区域生态发展保障机制,通过强化金融服务,建立区域发展保障资金供给机制,建立湿地生态保护融资管理公司,大力发展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推进议题联动,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发展。

 

    重点布局激光产业

 

    打造全国最大激光产业基地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围绕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的产业布局明确指出将武汉打造为光电子产业集群。武汉是我国激光产业的发源地,然而湖北省激光企业虽多,但全国最大的激光企业却不在湖北。如何发展壮大这一新兴产业集群,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建议,加大科技与金融的深度有效融合,打造全国最大的激光企业和最大的激光企业集群、激光产业基地,使武汉中国光谷的激光产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实现快速、稳健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打造2个激光园区,成立2支激光产业基金,打造20家激光上市公司。依托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推动激光产业联盟大发展。

 

    推进光谷智造重塑光谷制造

 

    以“光制造”为代表的新产业正改写着湖北制造业格局,为湖北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建议,围绕光谷系列中长期规划,以创新为核心,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和协同供应链为主攻方向,推进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工业融合、互联网+服务业的智能供应链和协同设计融合。

 

    全面强化制造业创新能力,打造“光联万物”产业生态体系。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基础,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强产业基础配套建设,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全面打造“光谷制造”品牌。支持重点产业的全球化布局,鼓励企业积极应用和参与制订国际标准,推进制造业的国家化营销,打造国家化的总部经济区。健全和强化组织实施机制,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制造业发展,优化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完善人才培育使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