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省将确保完成剩余5.8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1月13日举行的省两会记者见面会上,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项克强介绍。
2019年,全省92.5万人脱贫、800个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底的2.4%降至2019年底的0.14%。今年,我省将继续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严把脱贫退出标准关、程序关、质量关、群众认证关,确保完成脱贫任务。
“扶贫工作重心将从注重脱贫向脱贫和巩固提升并重转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政策连续性,保证脱贫攻坚质量。”项克强介绍,我省将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易返贫和易致贫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提供帮扶。
同时,持续深化问题整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开展“排查、普查、督查”为重点,全面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全面排查“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方面的问题,分类解决、全面整改。
脱贫攻坚,继续凝聚合力。今年我省将继续强化17家中央单位、412家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和省内36个经济强市县区域协作,全力推进浙鄂东西部扶贫协作。
“继续保持攻坚力度和态势,一线督战、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项克强说,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同时,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运用纪委“扶贫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进行大数据比对核查,对动扶贫“奶酪”的严惩不贷。
“2019年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开展高质量立法推动乡村振兴、开展代表行动推动脱贫攻坚等方面亮点纷呈,成效显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委委员廖伯寿介绍,我省即将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条例,领先全国。
廖伯寿表示,条例文本经反复研究,多次修改,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仅在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就先后经过三次审议,形成了目前包含十一章、七十九条的较为完善的版本,将提请本次大会由全体省人大代表进行审议和表决。从总体上看,条例有效确立了我省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是推动我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人大代表们收集基层问题,反映群众心声,推动方案精准,监督措施落实,有效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廖伯寿介绍,全省参与代表活动的各级人大代表共达8.5万人次,直接和间接走访贫困户超过100万户,提出各种意见建议7000余件,其中近90%已有效办结,在全省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去年,省政府正式批复南漳退出贫困县,随后,我们坚持一手抓剩余人口的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提升,去年底全县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省人大代表、南漳县委副书记、县长肖力说。
南漳县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肖力表示,南漳县全面压实各级党政扶贫主体责任,做到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责任不松。县委书记、县长每月至少有5个工作日抓扶贫,遍访贫困对象。针对插花村扶贫力量薄弱问题,南漳县新建、调整了一批驻村工作队。
严格落实国家扶贫政策,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聚力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在全省率先实行“防贫保险”、产业“食用菌保险”和“扶贫车间”等措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遏制返贫。
肖力还透露,南漳县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把全县41个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整治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
“房县是国家贫困县,也是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2014年全县有69个贫困村、14万贫困人口。到2019年底,全县的贫困发生率已从34.5%降至0.28%,成绩来之不易。”省人大代表、房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纪道清说,脱贫攻坚给房县带来五大变化——群众居住条件变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群众收入门路变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融洽。
“近几年,全县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682个,搬迁群众2.3万户。以‘水电路线网’为重点的十个提升工程,让移动通信、网络宽带覆盖到边远村落。”纪道清说。
最可喜的变化是农民收入渠道不断变宽。“我们坚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来保障扶贫工作质量。”现场,纪道清分享了一个村民的故事,土城村贫困户瞿万江靠做黄酒致了富,去年娶了媳妇,脱贫又脱单。
“近年来,房县共选派900多名优秀干部脱产驻村,组织1万多名干部结对帮扶,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今年,我们将保持攻坚态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道清表示。
“喝长江水,吃荆楚粮,华中农业大学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特殊情感。”省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说,带着这份情感,华中农大在脱贫攻坚中体现了一个“真”字,即“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探索出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华农方案”。
“党建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和消费扶贫五位一体。”高翅介绍,学校组织基层党组织与定点扶贫点贫困村党支部“一对一”结对共建,将致富技术送达田间地头。
在产业方面,学校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支教授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如在秭归县,已经有脐橙亿元村。”高翅说,“我们还帮助做农产品品牌策划、设计、推广,提高附加值。让田园变庄园、让民房变客房、让产品变礼品。”
华农每年元月初还会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这些产品都来自于和学校结对的父老乡亲们。近3年来,学校的消费扶贫达1200万元。
“我们对贫困户创业者开展‘创业孵化’,已经孵化了3家企业,带动15个贫困户自主创业。”省政协委员、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旗介绍,孵化出的3家企业在当地直接带动了上千农户增收。
茶产业是恩施州扶贫第一大产业。目前,全州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60多万亩,茶农80多万人。针对茶农普遍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润邦茶业对有意创业的贫困户进行“创业孵化”,让他们带薪跟班技能培训,学习茶叶加工技能。
“茶叶生产具有季节性特点,每逢生产旺季,我们都会对贫困户进行政策性倾斜,优先安排。”张文旗介绍,从采茶、修剪、施肥到产品包装物流等临时性用工,公司每年大约需要10万个工时,支付工资接近1500万元。同时,在公司收购茶叶原材料的主要种植区实施“片长”负责制,每个片区一个“片长”,除负责片组农事管理安全和技术培训,还要重点关注贫困户的茶叶种植管理,“同等条件下,优先收购贫困户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