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assign categoryAttribute = getCatego...
丰富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面临保护力度不够、开发利用不足,缺少推向市场的“临门一脚”,导致散落的农村非遗与当地旅游形成“两张皮”的现象。昨日,致公党湖北省委的一份集体提案对此建议,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我省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
提案提出,我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但没有与市场对接产生新的经济效益,非遗传承人难以维持生计,青黄不接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很多地方非遗保护还停留在摸底、申报和审批等基础上,缺乏专业营销平台,无法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此,提案建议一方面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者。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一些非遗项目以市场招投标的方式交予有能力的民间团体来完成。另一方面,提升农村非遗品质,走“开发中保护”之路。
如长阳土家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叶儿嗬”原为土家的祭祀歌舞,移植改编后演出,蜕变出“巴山舞”;襄阳荆山深处漳河源地区的古法造纸,改进后每年吸引游客达两千余人体验造纸,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