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assign categoryAttribute = getCatego...
匡河镇沙畈河村是罗田县南部贫困片区的贫困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2015年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也是县政协机关精准扶贫联系点。围绕争当脱贫致富样板村的目标,县政协机关紧紧依靠镇村党组织,瞄准该村在规划、支部、设施、产业、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施“五强”措施,集中力量突破发展思路、基层组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探索实施贫困户长期增收的科学模式,努力确保“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在2015年底顺利实现。
一、强规划,破解村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刚开年,县政协主席张绍辉就带领工作队到沙畈河村调研,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在与村“两委”认真研讨后,理清了沙畈河村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确定了三年发展和扶贫规划。并主持召开政协机关全体干部会,要求县政协机关真心服务、倾力支持沙畈河村发展,把沙畈河村整村推进、一年全部预脱贫与实现富村富民长远发展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四个结合”的科学发展途径,即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谋划长远发展相结合、推进村集体脱贫和农户脱贫相结合、强化帮扶全覆盖工作与培养内生动力相结合、坚持推动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张绍辉还亲自参与制定了村集体和困难群众“双脱贫”方案,并带领县扶贫办、发改局、交通局、住建局、水利局、移民局、畜牧局等十多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到沙畈河村集中调研,协调项目支持。
二、强支部,破解村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难题。“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工作队把建强支部作为扶贫攻坚、强基固本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在得知个别村干部存在“办事不公、为自家亲戚搞不合规的政策补贴,奉献精神不高、上班自由散漫”等问题后,工作队迅速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一起直面问题,一起商量整改措施:一是工作队以身作则、带头树立优良的纪律作风;二是积极支持村支部书记大胆严格管理,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三是把全体村干部和全村党员组织起来加强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教育学习;四是完善和落实村干部及党员工作考核等规章制度。
三、强基础,破解基础设施不适应百姓长远脱贫致富的难题。工作队多方组织资金近300万元加快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条件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好转。投资80余万元修建了3公里通组水泥路;投资70余万元修建了村集体办公、党员活动中心、村老年活动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村电商服务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大楼,配套建设了村文化广场;投资100余万元新修建引水渠1条、拦河堰2座、当家塘3口,修复水毁河岸2处;投入10多万元帮助15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到12月底,村“十通十有”目标可基本实现。
四、强产业,破解村集体无实力带领村民持续增收致富无活力的难题。村党支部及工作队把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作为脱贫之本,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贫困群众和村集体同步增收。村集体投资50余万元,在远离农户塆落的闲置场地建成了200头饲养规模的养牛场,带动了40多个农户依托合作社养牛增收。合作社已与11个养牛贫困户签约结对,免费将带孕母牛赊给贫困户饲养,每年产下的牛犊全归农户所有,仅此一项这些贫困户今年可以预脱贫。筹措资金34万元建成了122亩规模的绿茶基地,带动20多户建茶园;投资19万元恢复重建了原废弃的油茶基地136亩,还有蘑菇种植、光伏发电等几个项目。预计通过这几个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全村贫困户整体脱贫以及全体村民持续增收致富,还可以为村集体年增收11万元以上。
五、强机制,突破干部引领群众致富链条不紧密的问题。村党支部及工作队紧紧抓住发展产业和能力建设这一“关键点”,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基地+贫困户”这两种干部带领群众紧密型发展的模式,有效带动了群众创业致富。目前,67个贫困户中有36个确定为产业扶贫对象,其中有11户加入村养牛合作社养牛,有8户依托村茶叶基地建茶园。政协机关全体干部与67个贫困户结对帮扶,除了送慰问金,更注重的是讲扶贫政策,找致富门路,送致富技术。沙畈河村村民冯军武主动写诗赞扬政协机关和干部,“政协扶贫驻我村,精干领导有三人。自从来村之日起,走片串户访民情。结合我村搞实际,廉洁自律惠村民。真求意见办实事,组组通路得人心。发展种养相结合,茶叶基地巳建成。牛羊猪鸭大发展,念好养殖致富经。活动场所要改善,村部移址唤然新。利用党的好政策,整村推进步步深。确保脱贫找项目,精准扶贫扎深根。围绕精准做工作,走访贫困多上门。打破亲属朋友圈,按标施保算到人。精打细算搞建设,力争三年保脱贫。”
(罗田县政协 王三元 陈学琼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