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讲述感悟

维和日记

2017-08-02 09:04:38  
字体大小:【


    研读古书与本职工商业务后,再次把玩文友佳作,想起《青年刘伯承》第5467段佚事。欲谈点体会,供大家分享。

 

    “刚将一级大报约稿投给报刊,同时继续关注与研究一个涉及国内外三农经济的社科话题,等研究清楚后撰写稿件再投给相关大报栏目。”这是我写的工作日志《关注大报 研究社科》,似乎给人一种苦行僧的味道。也许,有人会纳闷:“一个最一线工商机关老文秘几乎天天除了本职业务,都是研读古书,关注世界社科话题,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呢?!”假如没有互联网,我如此之举,确实有点玄乎。如今互联网+让我有天天了解世界经济社科动态的条件,而运用二十多年文秘写作技术,不断学习中外经济理论,再试图解释中国改革发展中凸显的现实问题,探究一些中国转型和发展“瓶颈”,提出一些符合一线群众利益的观点,也属于本职业务范畴之列。因此,地位高低、环境优劣有时候也不能说明一切,像嗜好体验地摊茶馆文化的老舍是一个作家,教师出身的叶圣陶却是一个教育家,包括小学教师出身的冰心也是一位大作家,如此看来,“研究无禁区,修身有讲究。”

 

    “对我们维和警察防暴队员来说,休息日是一种奢望。来海地这么久,每天至少有一个分队在外面执勤,防暴队125名队员白天从来没有全部在营区呆过。今天可是破天荒了,因为联海团指派给我们一个临时勤务,几名队员参加了一次特别行动,早晨730就平安返回了,所以白天所有队员全在营地。队领导考虑到队员们执勤非常辛苦,就安排休息,这可是来海地之后的第一个休息日啊!听到这个消息时,队友们不禁欢呼了起来。”这是博友“燕子想家”《 身在福中要知福》中一段文字,比起这些“最可爱的人”确实我们都很有福气。因为“常言说: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许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明白这一道理.人人渴望和平.然而在和平年代里呆久了的人,是无法真正体会到战乱带来的贫穷与落后.物价的上涨和......,也无法知道自由自在的快乐着是多么宝贵......” 燕子想家哥哥他们《维和日记》写出了幸福的原因。

 

    其实,与“燕子想家”相遇之前,遇上“嘉影书法”,尤其是《教艺通神----记著名特级教师李再湘》一文的作者黄耀红(湖南教育报刊社主任、博士、编审)与我似乎是以前文友,这篇文章“字蕴气势”“心崇法度”“艺臻化境”三个标题即是书画技术成功秘笈,更是研究社科包括其他行当成功的宝典。比如:《青年刘伯承》的作者陈石平要是缺乏元帅思维与气势,博览群书,掌握中国近代历史,也不可能写出刘伯承前辈的人生经历。譬如:“平生第一次当流浪汉,亡命出逃漂泊上海滩”通过一种记叙文手法,再现1914年,刘伯承前辈等为逃避当局通缉,在洋人租界与“中华革命党”人商讨未来出路问题。尤其是写再次会四川闹革命带着炸弹巧妙躲过检查的场景,都显示出过硬的写作功夫。

 

    假如说维和日记让我们感到有福气的话,要是研读“红道、白道、黑道都干闯,拉起川东护国军”这个章节刘伯承前辈的人生经历更是让我们叹服。论书法功夫,1916年刘伯承去见王尔常兄弟见雕刻家黄天池雕刻的“中华革命军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印章,立刻挥手写下“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八个俊秀洒脱的大字,让一群革命家、书画家连声叫好,试想如此功夫要是在现在是不是也是靠书画功夫都可以养家糊口,何必掉脑袋去闹革命?!更让人佩服的是20左右的刘伯承竟然带领璧山县一帮泥腿子靠120支土枪去攻打袁世凯的正规军,而且设伏击通过喊话单枪匹马没动一刀一枪,将一直五千多正规军给招安了。试想,万一对方识破刘伯承计谋,真刀真枪对着打,会不会打死这帮农民军,真的不敢断言。到底是什么驱使刘伯承前辈闹革命的,难道是图名利钱财吗?显然都不是。

 

    因为读书受到知县暗算,当挖煤工却受赵家场三个土豪欺负,即使当上巡警也受气,如何是好,黑暗的社会要活命才报考军校,结果一战都败不说,还处处流亡。最终刘伯承前辈走上拉队伍起义之路。结束文字时刻,我想起《道德经》“民不畏死,何以死惧”这句古训,无疑刘伯承前辈闹革命也是图活命,才向死而生,视死如归的。如今,和平年代与刘伯承前辈相比,甚至与我们维和警察防暴队员相比,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是不是应该知足常乐呢?!


湖北省老河口市工商局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