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江汉平原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访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

2025-03-08 09:24:1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李丽  
字体大小:【

2025年3月8日出版的《农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记者李丽采写的报道《加快打造江汉平原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访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现予以转发。


857437613.jpg

农民日报2025年3月8日头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与“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成为两大鲜明亮点。“湖广熟,天下足”,这句古谚生动描绘了江汉平原作为长江流域广阔平原的丰饶景象,其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区域,历来在全国农业版图上占据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


江汉平原,这片被肥沃土壤与丰沛水源滋养的土地,以其“鱼米之乡”的美誉闻名遐迩,不仅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亦是淡水养殖的璀璨明珠。江汉平原横跨40个县(市、区),坐拥4376万亩广袤耕地,以肥沃的黑土为基底,孕育出累累硕果:粮食产量稳居全省六成五,油料产量占据全省六成三,蔬菜产量贡献近六成,生猪出栏量近半,淡水产品产量更是独占鳌头,占比高达八成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坚实的产业基础,为构建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实施路径。在此背景下,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展望并建言加快打造江汉平原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的建设步伐。


她建议比照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政策,将“南方黑土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纳入国家黑土地保护范围,加大耕地保护利用项目支持力度,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综合措施,提升区域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为江汉平原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大支撑。将江汉平原37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打造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将江汉平原农田灌排建设纳入国家重点区域水网规划建设,全力推进漳河等大中型灌区项目建设,打通从主干渠道到农田沟渠的堵点卡点,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洪能防”的“最后一米”。支持江汉平原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湖北洪山实验室、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发展,支持洪山实验室承接国家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支持湖北省种质资源中期库和湖北省南繁育种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生物育种重要基地。同时,将湖北纳入2025年国家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省份,加快补齐农机研发创新和应用短板。


在基层走访时,王红玲发现,江汉平原作为粮食、畜禽生产核心区,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废弃物治理难度较大。她建议支持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系统性推进秸秆粉碎还田,建设省市县三级农业面源污染预警监测监控平台,加大对湖北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县的支持力度,支持湖北开展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将江汉平原打造成农业绿色发展样板区。


王红玲认为,加快打造江汉平原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发挥江汉平原的优势,为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