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高铁如梭。
3月3日,在鄂全国人大代表、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信心满怀地踏上履职之路,共赴“春天的约定”。
代表委员的行囊里,装着民生关切的温度、科技创新的蓝图、乡村振兴的期盼,也装着荆楚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湖北经济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站在春天的坐标上回望奋斗路,昂扬向上的力量鼓舞人心。
“今年我将带去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效的提案。建议从法治保障、工作协调、建章立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医养结合,实现健康养老。”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礼华说。
“关系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文本起草必须慎之又慎。”全国人大代表、来凤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黄林出发前,仍在反复修改完善建议。
今年,他将带去加强仙佛寺石窟数字化保护及展示利用等建议,呼吁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佛寺石窟的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展示等工作。
一路北上,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上,窗外是不断流动的美丽画卷。
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湖北“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只争朝夕。
企业车间的数据图表、田间地头的调研笔记、市井巷陌的民声民意,都化为代表委员们的铿锵建言。
“今年最关注的是加快大模型推理创新和应用,加强AI技术攻关。”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冯丹建议,实施国家数据资源战略储备专项工程,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算法—数据—存储”联合实验室,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与市场应用有机结合,支持数据安全共享和流通利用等相关技术加速发展,对产生并认定的成果加强宣传推广,重大项目优先采用。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企业生产线,需要资金、中试以及专业服务等全方位支持。今年我将继续为破解技术成果转化中的问题鼓与呼。”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徐旭东说。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既有韩民春委员对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布局的雕琢,也有胡为义代表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奔走。
从孝感市沙畈村、金神村,到十堰市东沟村、随州市磙山村,都留下了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民春的调研足迹。在走访中,基层干部们关于公共文化空间布局的困惑,都转化为他提案中的具体建议。
“站在群众中间,必须把这份信任扛牢担稳。”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党总支书记胡为义,一如既往聚焦民生热点、产业发展等领域。
基于调研积累和日常走访,今年他将重点围绕鼓励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优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等提出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关键之年。关键一年,更需要凝聚共识、奋跃而上。“新春第一会”上,省委对加快支点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助力建成支点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要通过全国两会,把我省的需求带上去,把全省人民的心声反映好。”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说。
飞驰的高铁上,郑军再次修改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建议文稿。他相信,在好老师的引领下,湖北校园里,每一株幼苗都能在阳光下舒展枝叶。
春天的约定,不仅是履职的起点,更是希望的播种。
当湖北声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我们有信心,见证每一个建议的种子,在祖国肥沃的土地上,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