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民意:秸秆的出路在哪里
常言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2023年5月的一个上午,我去石首市周家湖村处理公务,快到村委会时,远远看到一群人围坐在一户村民门前,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什么。我停下车,走上前仔细听了听,原来大家正在讨论:油菜豌豆快收获了,如何处理秸秆又成了村民们的“心中结”。
随着近十年秸秆禁烧在农村的广泛宣传和大力管制,村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燃烧秸秆的现象几乎很难见到。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也逐渐显现,秸秆虽然不能焚烧了,但如何让秸秆实现综合利用又让村民们犯了难。
仿佛一切都有准备,就在去年,一家名为湖北燚森的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在高陵镇成立了,投资人是石首市政协委员覃朝兵。这家公司利用打捆离田的秸秆,加工成块状或颗粒状燃料,用于生物质发电供热,一直对各种秸秆、树枝和碎木块等废料有着很大的需求量。想到这里,我立马拨通了覃朝兵的电话,简要说明了情况。恰好,覃朝兵也有进村了解情况的想法。
▶▶听取民声:“秸”尽所能综合利用
心动不如行动。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先后到周家湖、茅草街、流合垸和红阳等8个村进行走访,组织召开协商议事会。每到一处,我们就和村干部、村民一道,搬个小板凳,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议事情。
当我们来到流合垸村三组召开“板凳议事会”时,覃朝兵正在说明来意,一位名叫张杰的小伙子突然站起来大声嚷道:“只想赚我们农民的钱,你为么子自己不去田里捡秸秆,还要我们送过去。农民的力气就那么不值钱吗?一吨才两百元,你的钱好大哟!”
一旁的村干部和群众赶紧拉住了他,覃朝兵也给他递去一支烟,微笑地说道:“有事好商量,我虽然是个小老板,但和王书记一样,都是政协委员,今天来,就是和大家一起商量个办法的。”在村干部的教育和劝说下,张杰眼见覃朝兵话说的在理,也意识到自己太过冲动,随即道了歉,一场小小的风波平息下来。
“种植大户还好说,一般都有大型车辆,可以自己运送,但普通农户顶多有个三轮车,运不了多少秸秆。”
“打捆离田费工费时,公司离村里又远,一辆三轮车跑上一天也跑不了几趟,换不得几个钱。”
“留在村里的多是老年人,地也不成片,秸秆转运不方便。”村民们把各自的想法一一述说。
在回去的路上,覃委员跟我谈心说:“老百姓都说得很实际也很有道理,但企业挨家挨户上门去收,成本太高了,不好操作,不太现实。”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又开始了一个个“板凳议事会”。终于,在红阳村,我们与村民们一起商议出了一个初步的办法:每个村设置多个秸秆堆放点,由企业进行定点回收,根据回收量进行定期结算。
▶▶汇集民智:设点回收是可行之路
为了进一步论证设立秸秆回收点的可行性,我们又走访了几个村组,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现场进行了踏勘,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可行。
一切准备工作到位后,8月4日,我们邀请了部分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市农业技术专家以及两名村支部书记,一起到红阳村再次组织开展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协商议事活动。
活动当天,我们首先考察了湖北燚森公司,进一步了解了生产工艺和技术,接着又到红阳村秸秆回收点进行了现场查看。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利用靠近路边、占地不多的空闲地作为秸秆集中回收点的方式便于操作,适合推广。
最后,大家又回到了红阳村,围绕着秸秆综合利用的议题畅所欲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在高陵镇各村因地制宜设置若干个秸秆集中回收点,由村组负责日常管理,企业负责组织转运,保证及时清运;秸秆收购价格由每吨二百元提升到四百元,企业补一点,政府奖一点;指导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推广稻田免耕覆盖沃土、秸秆造肥等技术;引导群众在蔬菜、果树等种植区,采用秸秆就地或异地覆盖还田,力争变废为宝;在有条件的村配置秸秆打捆压缩机,引导业主和农户边收割边打捆压缩,提高秸秆转运工作效率。
▶▶解决民忧:“烂秸秆”变成“黄金杆”
活动结束后,我们迅速拟定了协商成果报告报送镇党委。镇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目前,各村纷纷响应,迅速推进工作,精心选址布点,设立标识标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流合垸村还专门购置了5台打捆压缩机。
“以前一到收获的时候,就要开广播、拉横幅、搞巡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干部很伤神,村民有怨言。现在好了,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了!”三字岗村的村支书王和平感触良多。
“我粗略地算了一下,3-5亩地就可产生一吨的秸秆,我家有10亩地,最起码能产出2吨多的秸秆,这可是近千把块的收入啊,废物变成了宝,这是以前从来没想过的事啊!”月提拐村的村民张杨成林感慨地说道。
一条板凳,委员和群众的心连在一起;小小秸秆,疏通了村民们的“心中结”。我们基层政协委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解决了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作者系石首市政协委员,石首市高陵镇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