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面对面协商、一场场“湾子夜话”,
为了乡村振兴,崇阳县政协委员——
宁可跑成泥腿子,也要找到好点子

2023-10-30 14:51: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陶然 王战胜 毛丽萍  
字体大小:【

秋意深浓,走进崇阳县石城镇,万余亩白芨销售火热,直达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村庄里,美丽乡村文化与当代艺术融合,成为市民热门旅游打卡地……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其中,亦有崇阳县政协的“智绘”之笔。


今年初,崇阳县政协组织市、县政协委员前往石城镇开展乡村振兴挂点调研。“沉睡的乡村资源要素如何有效激活?”“如何发展特色产业?”“镇村规划发展是否合理?”委员们对标中央精神,跟进党政关切,回应民生期盼,带着问题摸实情,进村入户访民意。


宁可跑成泥腿子,也要找到好点子。一次次面对面协商、一场场“湾子夜话”,经过1个月的深入调研,委员们将手里厚厚的调研笔记转化为百余条意见建议,涵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等多个方面。


在县政协的助推下,石城镇很快完成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规划产业发展、就业创业、乡村建设3大类1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涉及西庄村、杨林村、方山村、方一村、石壁村等5个村。


6月,石城镇乡村振兴指挥部成立,县政协副主席李力担任指挥长,同时明确项目实施工作要点,将主要工作纳入县政协重点聚焦内容,为项目添质效,为发展增动能。


走进石城镇方一村新屋胡家湾,村湾干道宽阔平坦,田园屋舍错落有致,休闲广场设施齐全,稻香花香相映成趣。“以前可不是这样,多亏了政协委员。”方一村党支部书记熊卫庆介绍道。


2022年,胡治兵委员在调研中发现,该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群众基础较好,参与乡村治理热情较高。但与其他村组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基础设施薄弱,卫生环境不佳,休闲广场、健身器材、环卫设施不足等,难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宜居才能宜业。胡治兵与群众商议,决定从人居环境整治着手,一起共建美丽家园。胡治兵一方面联系在外经商的乡贤能人捐款捐物,一方面动员在家的父老乡亲投工投劳,同时积极对接有关部门争取资金。短短几个月,一个全湾捐款、全湾出力的清洁绿美自然村湾出现在眼前。


胡治兵趁热打铁,推动议事厅挂牌。“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县政协在方一村提出协商议题8个,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共谋共建完成了村组道路硬化拓宽、自来水入户、村庄环境提升等协商成果转化。


相同的场景也在离新屋胡家湾不远的畈上门上演。


走进畈上门湾,一排排旧民居正在加快转换成新农村院落,垃圾场正在变成休闲广场,烂泥塘也忙着化身景观池。很难想象,两个月前,这里的环境还是让人掩鼻难行的“脏乱差”。


“全靠李周凤委员提出打造畈上门和美乡村示范点的建议,让这里旧貌换新颜。”站在即将完工的休闲广场前,村民王明珠喜笑颜开。


连日来,方山村万亩白芨中药材基地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白芨,挖掘、去土、装袋……田间一派繁忙丰收景象。刚与外来药商完成交易的村民叶四豪算了一笔账,“今年采挖5亩多,销售20余吨,到手60余万元。”叶四豪说,种植白芨效益喜人。


“如今村里户户都种白芨,村民热情高涨。”方山村规模最大的白芨种植户、叶氏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叶奇义说,“这一切,离不开县政协的亲情帮扶。”


近年来,县政协围绕道地野生中药材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开展协商,有关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20余条建议均得到县委、县政府采纳,助推编制了崇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关于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成为崇阳主导产业》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推进,同年,中药材成为县域主导产业。


委员们在视察调研中发现,石城镇方山村自然条件孕育的白芨成色好、个头大,亩产能够达到7000至10000斤左右,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口碑和声誉,发展中药材产业极具潜力。


2023年,县政协深入石城镇挂点,就“推动白芨在方山村连村连片发展”召开专题协商会。在中药材种植领域扎根多年的县政协委员熊银德主动请缨,作为技术顾问驻点方山村。很快,他用技术上的指导、销售上的拓展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热情。


“现在村里有4个白芨种植合作社建立了加工厂,形成了‘种产-加工-购销’一体化链条。”熊银德对于未来也有规划,“去年,我们协调相关部门修建了一条长7公里的产业大道,从村委会一直延伸到白芨基地,为联结周边方一村、石壁村实现白芨产业互助性联合抱团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接下来,要利用花开时节发展好‘养生+白芨’‘旅游+白芨’,做深三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