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随后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概括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科学技术进步与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的生产力要素或形态,主要包括新的科技成果、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经济模式等。
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生产力要素所呈现的全新质态,即掌握新科技的新型劳动者、智能设施设备等新劳动资料、数字空间等非物质化的新劳动对象,以及新科技、新管理模式和数据新要素等方面;二是经济活动过程体现的发挥主导作用的持续创新,即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体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通过不同领域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体现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新制造与新服务,其核心技术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并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数智化生产性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型产业,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创新能力和关联效应;四是体现在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特点的新型生产关系,即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用好新型生产工具,以及通过改革开放克服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困难,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能够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发挥人的才智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加注重发挥人的才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依赖于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而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就是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无论是新技术的研发、新产业的培育,还是新生产方式的创造,都需要人发挥才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人才来推动和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实现需要有一支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前瞻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创新能力。他们通过自身的才智和努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需求。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需求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满足,企业和社会为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加丰富的发展机会,鼓励人才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人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新质生产力的实现需要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才进行深度合作和交流,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发展,这种合作与交流不仅会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也会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共享,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新质生产力服务于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
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成现代化第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再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持续奋斗和不懈努力,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完成第二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其中体现了两条主线,一是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实现民生高质量发展。第一条主线最终也是为第二条主线服务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为老百姓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做好服务。
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特征使其能够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效率的提升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因此,老百姓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都得到实质性提高。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往往催生新的产业和岗位,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这些新的就业机会不仅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还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来,共享发展成果。同时,新质生产力也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知识更新的培训力度,为传统产业的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性使其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也体现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老百姓生活环境的改善上。例如,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精神文化产品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城市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社区健身设施更加普及等,这些都是老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的具体体现。
新质生产力强调多领域、多技术的交叉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会推动科技进步,也会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从而使得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的生活和服务,例如更加便捷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更加高效、精准的救助行动等,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优质、便捷、舒适。
发展造福人民的新质生产力需要多方施策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等措施,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强化精准监管,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规则,坚决打击有损人民福祉的不良行为,坚决不提供损害人民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产品与服务。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普通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持续加大智能化、数字化基础教育投入;在职业化教育阶段,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终生学习理念下,加大劳动力知识更新培训力度;通过优质的各级教育发展和创新前沿领域的培育,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等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参与国际科学技术的合作与竞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提升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本质量提升。
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要加快弥补数字鸿沟,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造福人民的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培养人才、创新攻坚,紧密区域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