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从边陲小镇崛起为国际化大都市,靠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和‘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包容精神。我们要立足自身,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大山里的深圳’建设中。”5月9日,丹江口市政协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活动,与会委员们围绕“对标深圳我们要学什么、还差什么、该做什么”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重温“新春第一会”,凝聚支点共识
研讨前,与会委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重温湖北省、十堰市及丹江口市“新春第一会”精神。
市政协常委、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冯功文在发言中说,从政治高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对湖北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建成支点是饱含着对荆楚大地的殷切期望。我们必须时刻怀揣感恩之心,将这份关怀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立足统战职能,固守政治“圆心”,聚焦工作“中心”,把牢统战 “重心”,以统战之力汇聚起“服务建成支点、建设大山里的深圳”的磅礴力量。
市政协委员、民进十堰副主委、市一中副校长温太强说,“建设”到“建成”虽仅一字之差,却有着质的飞跃,背后蕴含着明确的目标与要求。省委提出“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战略部署,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工作步伐,坚定发展决心,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对标深圳找差距,刀刃向内破坚冰
丹江口市地处鄂西北,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不沿海、不靠边的内陆区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资源、人才等要素的快速流通与集聚。
十堰市住丹政协委员、丹江口市政协常委、民盟丹江支部主任委员李斌在发言中说,地理位置并非决定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深圳从昔日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源于其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于突破传统束缚、大胆改革的开放姿态,以及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我们必须坚持内因决定论,用“闯、创、干”之魂破除“区位论”“资源论”“环境论”“条件论”“基础论”的思想坚冰。
市政协常委、湖北武当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斌说,深圳积极培育本地企业,像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都是从只有几个人、几张办公桌慢慢发展起来的。我们要坚持以“认识快、学会快、能够快得起来、快而不出错”对标深圳的效率意识,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为加快建设“大山里的深圳”、学赶“大海边的深圳”多建实用之言,多献可行之策,在助力加快支点建设中积极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市政协常委、市青年创业促进会会长曹玉松认为,建设“大山里的深圳”是一场自我突破的勇气之旅。深圳能将“小渔村”蝶变为“科技硅谷”,丹江口也能把“一库碧水”转化为“金山银山”。他提出,应借鉴深圳“链式思维”,构建以水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上游发展高端饮用水、功能性饮品,打造“中国水饮之都”;中游开发水文化研学、水上运动赛事,让“沧浪之水”承载文化与活力;下游延伸生态康养、滨水度假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幸福不动产”。
◆立足岗位找定位,锚定支点建新功
十堰市住丹政协委员、丹江口市政协常委、市旅游协会秘书长孟凡敬认为,武当山的千年道韵、南水北调的生态担当、东风汽车的工业基因,让大山里的十堰有着与大海边的深圳“不一样的美”。深圳通过创新打造了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等主题公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也应将深圳思维和理念融入本地实践,完善文旅产业链,建立景区联盟机制,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文化创意包装,将绿水青山打造成超级IP,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丹江口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胡大军表示,经济开发区将对标深圳理念,构建“招引链”“产业链”“服务链”发展新格局。一是精织“招引链”,锚定“一主三优”产业定向突破,建设全国绿色食品饮料生产供应基地,做强数字经济,做精光电子产业,做优生命健康产业;二是强固“产业链”,通过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的梯次推进策略,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三是优塑“服务链”,秉持“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全面落实“三三制”服务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高效落实要素保障,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助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市政协常委、市延津律师事务所律师郭书兵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服务是最暖的发展底色。深圳用四十年时间从“小渔村”蝶变为“创新之都”,其背后是始终将企业与群众需求置于首位,以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的不懈探索。作为律师政协委员,他认为可从两方面对标深圳:一是树立“企业办事便利度是检验政务服务的唯一标尺”理念,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同时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二是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搭建“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设立、运营到扩张的全周期法律服务。
市政协常委、湖北武当安泰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闻文表示,深圳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其背后是对创新的极致追求、对品牌的匠心打磨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湖北武当安泰药业将从三个方面学习“深圳”思维: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聚焦绿色技术攻关;二是强化品质管控,建立质量管控闭环,以国际认证的严苛标准,使每一粒原料药都成为品质代名词;三是优化人才战略,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
市政协委员、丹江口市水都之星幼儿园法人代表陈建丹指出,深圳在生态教育、社会治理、城市人文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他表示,要以教育为笔,让守水护水理念从校园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以协商为桥,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纽带;以社区为基,积极投身城乡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市政协委员、民进十堰副主委、市一中副校长温太强认为,深圳教育的成功密码在于敢于打破常规,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他提出,要学习深圳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强化师资建设,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名师开展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职业院校要与当地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少斌在听取委员们发言后说,要以此次研讨为契机,真正把“深圳思维”“深圳理念”学习好、感悟好、转化好。要坚持以思想突围引领发展突围,把学习研讨成果体现在谋出思路、拿出举措、见到实效、打开局面上,为开辟丹江口服务湖北支点建设新境界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丹江口市政协 谢学林 鲁梦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