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做大竹溪城区“菜园子”丰富居民菜篮子的调查报告

2015-05-27 15:37:49  
字体大小:【


    小小菜篮子,百姓心头事。抓好居民“菜篮子”,既是抓发展,也是抓民生,更是抓和谐,应该引起各方面足够重视。

 

    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居民菜篮子,坚持基地建设、市场流通、安全保障三个轮子一起抓,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基地建设渐成规模,市场供应日趋丰富,平抑菜价效果明显。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居民餐桌消费需求结构变化明显,我县“菜篮子”建设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新情况。  

 

    一是时令蔬菜供应不足。目前,城区居民对本地生产的无公害时令生产十分喜爱,由于农村“空心化”等原因,346国道沿线乡村种菜人员越来越少,导致时令蔬菜满足不了居民消费需求;二是流通渠道不畅,存在垄断操控现象。城区目前只有溪城中心市场这个蔬菜集散地,没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本地菜农每天只有在凌晨3-5时,辛苦的集中到县城入口处南大桥农行路段等公路上交易批发,交易时间短,交易量小,批零价差高。长期从十堰、安康、山东等外地调菜的我县经营大户,组成了一个营销组织,由于缺乏竞争,变相垄断经营,操控蔬菜价格。三是蔬菜消费价格较高。受物流、市场环境综合影响,我县蔬菜价格普遍高于市区和周边县市,部分蔬菜价格高于30%以上;四是科技支撑不足。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运用滞后,无储藏、保鲜、加工设备,不能反季上市、错峰销售、转化增值。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蔬菜基地保障体系。建议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围绕“买全国、卖全国”的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全县蔬菜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既注重量的扩张,更注重居民餐桌消费质量。坚持设施菜、精细菜、大路菜、时令菜一起抓,在346国道沿线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水源方便的地块,集中连片发展设施菜、精细菜、本地特色菜,3年内在城关、水坪、县河、中峰、蒋家堰等乡镇各建成不少于500亩基地;在二高山地区发展土豆、山野菜、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保障蔬菜市场常年品种丰富。对已建设的规模设施蔬菜基地,应继续“添柴加薪”,确保建一片成一片,上市一片,居民受益一片。

 

    二、建立渠道宽畅、综合配套的激励引导体系。一是大力引导民营资本投入蔬菜产业,重点培植规模种植大户和合作社,鼓励兴办设施蔬菜示范园和蔬菜科技示范园,对流转土地发展规模蔬菜生产的大户给予一定的土地租金扶持,有关项目上优先安排。二是捆绑整合发改、土地整理、小农水、农机补贴、扶贫开发、能源沼气等项目资金,建设和完善与蔬菜产业基地相配套的水源、沟渠、道路和电力等设施,设立蔬菜保险,减轻因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建立健全信息快捷、运转灵活的市场流通体系。一是“下重手”整治蔬菜市场秩序,建议县政府抽调公安、工商、物价、城管执法等部门得力人员组成工作专班,联合开展“整治蔬菜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哄抬菜价等扰乱市场行为,不断强化蔬菜市场监管,疏通流通渠道,从源头上净化蔬菜市场经营秩序。二是建立规范的直供直销市场和通畅的信息网络,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通过及时发布产销信息预测,引导蔬菜生产和流通。抓好蔬菜市场建设,在现有设施蔬菜基地尽快建设蔬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和大型冻库,改造蔬菜批发市场,建立大中型农贸市场蔬菜销售专区,对种植大户、合作社要优先提供市场批发或零售摊位,逐步形成连锁超市、直供直销等新型流通方式。三是减少壁垒,疏通渠道。为解决好郊区菜农进城卖菜难问题,应为郊区菜农进城卖菜开辟“绿色通道”,引导大型超市开展“农超对接”,直接采购“卖难”蔬菜,减免蔬菜场地费,允许菜农免费进场销售自产蔬菜,设立临时性蔬菜直销专区,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进入城市市场直销蔬菜。四是培育发展蔬菜合作营销组织,探索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户、专业户+超市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建设与大型超市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蔬菜分级、保鲜、加工、大型贮藏保鲜库及冷链系统,提高蔬菜淡旺季节的调节能力。

 

    四、建立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科技支撑体系。一是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引进优质高效品种,培育壮大传统品种,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管,加大申报国家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蔬菜产品力度。二是整合蔬菜生产技术力量,从农业、农机、科技、科协等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蔬菜生产技术专班,从现有的农技人员中转岗部分人员组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技术服务,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蔬菜专兼职技术队伍,使其成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科技带头人。


(竹溪县政协  彭勇  供稿)